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邓磊  赵志伟  张曼  万震  王保杰 《辽宁化工》2020,49(9):1049-1051,1062
在不同植酸质量浓度的两种转化液中分别制备了双相Mg-8%(wt)Li铸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研究并对比了转化膜对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合电化学实验、析氢实验和腐蚀形貌,确定出合金在植酸质量浓度为30g·L~(-1)的转化条件下所形成转化膜的腐蚀防护能力较优。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化条件下形成的转化膜均由Mg、C、N、O和P组成。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提供了一套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离线自动计量系统.此系统主要通过高度集成化的扫描设备自动级别钢板喷号面标内容,将图像识别信息传递给计量系统,实现钢板计量单号的自动匹配.同时设计计量系统的钢板号信息纠错功能,保证扫码获得的信息与计量系统上申报的信息无差别匹配.实现计量数据的精准化,通过红外光栅严格定位过跨车的有效称重段.同时系统增加数据稳定功能的判断,对称重仪表采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通过合理的算法获得最优值.实现计量信息不落地,计量数据和智能识别的图片同时存入数据库,并上传至生产系统,形成随时可查、可用的电子档案.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增加云台摄像头,辅助当班人员计量过程中查看现场情况,同时可对计量全过程进行溯源.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作中,尽管会计监督在前,但每一笔现金业务的发生,或者说现金与票据、票据与票据交换手段的实现,都是由出纳工作来完成的。因此,出纳可以理解为以下三层含义:出纳是指人,某出纳(出纳员);出纳是指岗位,出纳室(科);出纳是指工作,现金和票据的付出与收进。由于工作属性使然,出纳工作归集起来有三个特征:①出纳是现金、票据收付的关口;②出纳是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者;③出纳是外界观察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和财务水平的窗口。1出纳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价值尺度的,出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充当着现金、票据交换的使者。…  相似文献   
5.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组成磷酸盐转化液,采用正交实验法在不同浓度组成的转化液中分别制备镁锂合金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对比研究组分浓度对镁锂合金表面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转化液组成配比为15 g·L-1 (NH4)2HPO4、35 g·L-1Ca(NO3)2·4H2O、0.6 g·L-1 C12H25NaSO4时形成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盐雾试验,研究NiCrAl-NiC封严涂层在高湿度、高盐分的环境中工作的腐蚀行为及机理。 方法 使用热喷涂的方法,在GH907基体上,以NiAl作为粘结层,喷涂制备NiCrAl-NiC封严涂层,并针对该涂层进行连续盐雾试验。对不同盐雾试验时间得到的试样进行电化学(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XPS测试、SEM观察及EDS测试,研究涂层的腐蚀行为。结果 在500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涂层表面腐蚀在表面孔隙附近发生,且腐蚀产物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EDS结果显示,腐蚀前期O元素含量增加,在连续盐雾时间达到72 h后,观察到Cl、Fe元素,且涂层表面的腐蚀产物出现裂隙。这个结果说明电解质溶液已侵入涂层内部,使基体发生腐蚀。涂层在盐雾试验前期,极化曲线所得腐蚀电流密度有所下降,说明涂层耐蚀性增强。盐雾腐蚀后期,腐蚀电流密度增加,涂层耐蚀性下降。结论 试验前期,腐蚀产物的积累使得涂层的耐蚀性提高,由于腐蚀速率随时间逐渐增加,试验后期涂层内部已经发生腐蚀,腐蚀产物为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车载行业中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提高车载终端的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车载智能中心系统.系统以三星S3C6410为核心处理器,基于嵌入式Linux进行开发,使用Qt设计用户界面.系统集成了GPS导航、蓝牙、媒体播放、DVD播放及倒车雷达等一系列功能,并预留了功能扩展接口,便于后续3G网络等新技术的融入.实际操作测试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可满足实际需求,并为相关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工程应用领域对轻量化的需求愈加迫切,极大推动了镁合金的快速发展。然而,镁合金的耐蚀性较差,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工程应用。为了有效解决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其腐蚀机理。镁合金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存在典型的负差数效应(Negative difference effect,NDE),即在阳极极化下镁合金的析氢速度随电位升高而增加,与传统的电化学动力学理论相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镁合金的负差数效应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建立了局部保护膜模型、单价镁离子模型、溶解脱落模型、氢化镁促溶理论、综合理论、部分电子外电路消耗机理、析氢交换电流密度i0增大机理和电催化机理八种理论模型。基于上述模型,人们深化了对镁合金析氢过程的认识,提升了镁合金腐蚀机理的研究深度。本文综述了镁合金电化学腐蚀过程中负差数效应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归纳出八种负差数效应的理论模型,总结了各模型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它们各自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镁合金腐蚀负差数效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