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寒区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路面的抗冻融性能,本文借助可靠度和损伤理论,建立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演化的三维模型,并讨论了参数的实际意义。根据冻融循环下的混合料劈裂强度和劲度模量试验结果,建立各自的损伤演化模型,采用增强因子k来评价掺加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冻融性能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掺加玄武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和劲度模量对冻融损伤的抵抗能力均有所提高;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受到均匀的冻融损伤;劈裂强度受冻融循环的影响更为显著,可用于预估冻融损伤残余寿命。  相似文献   
2.
依据BT25钛合金材料的特性,编制相应的试生产工艺,制备出Ф200mm的较大棒材和西20mm的较小棒材。测得的两类棒材的性能都满足了标准要求。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轧制的小棒材并没有因为变行量增大而使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两者的性能差别不大,而且,两种规格棒材的显微组织都为等轴组织。  相似文献   
3.
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表面构建了一种对氨基苯甲酸的芦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芦丁的检测。用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P-ABA)作为功能单体,芦丁作为模板分子,采用CV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然后用洗脱液洗脱之后,对芦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电极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沉积圈数10圈;对氨基苯甲酸与芦丁最佳浓度比为10∶1;最佳洗脱时间为30 min。对芦丁的最佳检测条件p H为4.24;最佳富集时间为10 min;峰电流与扫速成正比关系,表明这是一个吸附过程;在0.15μmol/L~0.60μmol/L浓度范围内,响应峰电流和芦丁浓度的线性关系为I=1.726 6C-0.052 6,R2=0.974 8,在2.5μmol/L~15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峰电流与芦丁浓度的线性关系为I=0.111 7C+1.3457,R2=0.990 1。在阻抗实验中,得出洗脱后电极的阻抗最小。检测出芦丁片溶液浓度为3.476μmol/L,得...  相似文献   
4.
某TC4-DT钛合金锻件出现亮斑状异常低倍组织,其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较正常低倍组织降低24~78 MPa。对异常低倍组织进行金相分析发现,亮斑区内的显微组织为粗短、互相交织的网篮状组织,且没有原始β晶界。XRD及EBSD分析显示,异常组织在(0002)晶面存在非常强的织构,且主要以小角度晶界为主,从而导致了异常晶粒长大。在β相温度以上改锻可避免产生该异常低倍组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TC4-DTφ100 mm棒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单重退火下,棒材的显微组织为等轴的初生α+β转组织,且随退火的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增加,含量达60%以上.双重退火下,棒材的显微组织为双态的α+β转组织,且随第一重退火温度的降低,初生α相增加,但初生的α相含量小于40%.双重退火的室温拉伸强度低于单重退火的室温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6.
TC4-DT钛合金的相变过程原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存在强织构和正常两种组织的TC4-DT钛合金从室温升温至1 200℃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并且与在室温下采用光学显微镜获得的照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加热温度大于500℃时,无需化学浸蚀即可以进行原位观察。试样加热至950℃(Tβ-35℃)时,可观察到球状α相逐渐消失,加热至1 000℃(Tβ+15℃)后观察不到球状α相,判断α→β相转变的温度区间应在950~1 000℃。此外,正常组织试样加热至1 000℃时已经能观察到β晶界和晶界滑移现象,而存在强织构的组织加热至1 170℃左右时才观察到明显的β晶界和晶界滑移现象。强织构会阻碍晶粒再结晶长大,只有加热至Tβ以上一定温度时,晶粒才能再结晶长大。  相似文献   
7.
锻造温度对TC4-DT钛合金棒材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的锻造温度对TC4-DT棒材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锻造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室温强度和塑性明显提高,但当温度升高到相变点以上时,强度开始降低。从显微组织来看,在相变点以下时,温度的升高导致初生α相含量明显降低,条状次生α相明显增多;当温度升高到相变点以上时,得到片状组织,温度越高,片状组织越粗大。因此,细小的次生α相对于强度的贡献要大于初生α相,原因是采用了同样的热处理制度,固溶强化的效果基本相同,强化作用主要由界面产生。  相似文献   
8.
对Ti-6321钛合金棒坯在两相区进行加热,再经过50%~80%的精锻热变形和普通退火后,发现原始棒坯的组织类型并没有发生改变,但α相组织的拉长特征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变形量增大,晶粒细化程度逐步提高,棒材强度呈上升趋势,冲击韧性呈下降趋势。对Φ45mm规格棒材进行了普通退火、双重退火、β退火和固溶时效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Ti-6321合金棒材的组织和性能对热处理工艺较为敏感,应根据使用环境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热处理工艺,最终实现材料强度、塑性和韧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