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剂量离子注入直接形成Ge纳米晶的物理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单束双能高剂量Ge离子注入、不经过退火在非晶态SiO2薄膜中直接形成镶嵌结构Ge纳米晶的物理机制.实验中利用不加磁分析器的离子注入机,采用Ge弧光放电离化自动形成的Ge+和Ge2+双电荷离子并存的单束双能离子注入方法,制备了1e16~1e18cm-2多种剂量Ge离子注入的Si基SiO2薄膜样品.用GIXRD表征了Ge纳米晶的存在,并仔细分析得到了纳米晶形成的阈值剂量.通过TEM分析了Ge纳米晶的深度分布和晶粒尺寸.用SRIM程序分别计算了双能离子在SiO2非晶层的射程和深度分布,与实验结合,得到纳米晶形成的物理机制,即纳米晶的形成与单束双能离子注入时Ge+和Ge2+相互碰撞产生的能量沉积在SiO2中形成的局域高温有关.  相似文献   
2.
离子沉积技术在本杂志上已有详细介绍。该技术能够解决热处理不能解决的问题,即能使固态下互不溶的膜材和基材界面之间形成过渡层(可互溶金属更可促进过渡层形成)。为了区别热扩散所形成的过渡层,称之为“伪扩散”型的过渡层。它可以将膜材与基材的物理性能差异所引起的应力(如热应力等)分散在一个较宽的过渡层中,避免了应力过分集中,  相似文献   
3.
重离子辐照诱发TiNiCu合金非晶化的原位电子显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连接有IVEM-Tandem National Facility加速器的Hitatch3000电子显微镜上,通过400KeV Xe^ 离子就位辐射研究了TiNiCu形状记忆合金的常温晶态-非晶态转变。入射的Xe离子通过级联碰撞,从0.05dpa开始辐照诱发TiNiCu合金化学无序,非晶化过程和化学无序几乎同时进行;0.2dpa后,马氏体变体的衬度明显减小,变得非常模糊;在0.4dpa非晶化转变完成,马氏体变体的衬度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Tb_4O_7-18Ti O_2(质量分数,%)纳米尺度复合粉末。采用激光粒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的微观形貌组织、颗粒与晶粒大小以及晶格畸变量等进行了研究与表征。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过高能球磨后其颗粒与晶粒尺寸均达到了纳米级,组织均匀。Tb_4O_7相的X射线衍射峰随球磨时间的增加逐渐宽化且向大角度偏移;Ti O_2相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在球磨4 h后消失。随球磨时间的增加,颗粒和晶粒的平均尺寸减小,球磨初期减小很快,球磨后期减小缓慢,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96 h球磨后颗粒和晶粒的平均尺寸分别为200和95 nm,晶格畸变量达到1.35%。同时探讨了TiO_2相固溶和纳米晶形成原因以及微观组织演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套用于双离子束注入器的杂质消除系统,该系统由两台速度选择器、1台单透镜和1台双孔选束光阑组成,可实现不同荷质比的两种离子束在同时传输过程中消除杂质离子。该技术已用于1台H+2和He+两种离子束同时传输的50 keV双离子束注入器,实现了1台加速器同时产生、传输两种离子束,并同轴注入靶内,离子束纯度好于99.9%。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了离子镀机理的研究。用俄歇电子谱仪测定了不同工艺的离子镀膜与基板界面的过度层;用急冷忽热试验法评定了不同工艺的离子镀膜与基板间的结合力,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离子镀基板偏压的膜层组织形貌。通过实验证明了离子镀中基板偏压有着以下几点重要作用:加基板偏压可以清除基板表面的氧化物污染层,直流二极型离子镀可以使固态不互溶金属组成的膜-基界面形成“伪扩散层”,其膜-基界面结合力比空心阴极离子镀膜-基结合力高;直流二极型离子镀随着基板偏压的提高可以细化膜层织组、消除柱状晶,提高镀层致密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