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水淘洗方法分离固体颗粒的原理,从实践上建立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陶瓷类夹杂物的分级分离法,进行实验验证,并分析了水淘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Ni-P合金镀层铬酸盐钝化膜的组成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一组分铬酸盐钝化液处理化学镀Ni-P合金层获得一种超薄钝化膜。电化学测试表明,钝化处理显著提高了Ni-P合金层的耐蚀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钝化膜主要由O、Cr及Ni等元素组成,并根据Ar+离子对钝化膜的溅射速率估算出钝化膜δ约为6nm。Cr 2p精细X-射线光电子能谱谱图分析表明,钝化膜中Cr元素主要以Cr2O3和Cr(OH)3的形式存在。并对钝化膜成膜机理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前期研制的新型铝合金表面钛锆转化膜工艺配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该新型工艺配方在连续使用过程中的消耗规律。方法通过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对转化液中主要金属离子(钛、锆、M等)的含量测定分析,找出该成膜剂的消耗规律。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SEM对槽液连续使用过程中膜层的耐蚀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转化液中的主要成膜成分钛、锆、M的消耗质量比例基本不变,为5:1:4。XPS分析显示,膜层主要由金属氧化物(TiO_2、ZrO_2、Al_2O_3、M_2O_5)、金属氟化物(ZrF_4、AlF_3)和金属有机络合物等组成。随着成膜的不断进行,膜层的耐蚀性能有所下降,自腐蚀电流密度由最初成膜时的0.11μA/cm~2增加到1.24μA/cm~2,但仍低于铝合金基体的自腐蚀电流密度(7.53μA/cm~2)。随着连续成膜,膜层表面的微观裂纹不断变宽,在连续成膜到第80片时,铝合金表面有的位置已经不能成膜。结论钛锆转化液在连续使用过程中,转化液中的主要成膜成分按一定比例消耗,膜层的耐蚀性能随着连续成膜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及时对转化液进行补加和校正。  相似文献   
4.
AZ91镁合金表面Ce-Mn复合转化膜室温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室温下,以Ce(NO3)3为主盐、KMnO4为氧化剂、氟化物为成膜促进剂在AZ9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Ce-Mn复合转化膜,分析了化学转化处理不同时间形成的转化膜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研究了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氟化物的加入可实现室温下快速成膜,膜层主要由Al,Ce,Mn和O元素组成,宏观上完整均匀,但存在微观裂纹;处...  相似文献   
5.
Ni-P镀层三价铬超薄钝化膜的组成与耐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价铬钝化镀镍层,污染严重,正处于淘汰之中.开发不合六价铬的环境友好型工艺势在必行.采用新开发的三价铬钝化工艺替代传统的六价铬工艺,对化学镀镍层进行钝化,在化学镀镍层表面得到了一层超薄钝化膜.电化学测试表明,钝化处理显著提高了镀镍层的耐腐蚀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钝化膜主要由C,O,Cr,Ni,P,N等元素组成,Ar+溅射方法算出钝化膜厚度约2~5nm.钝化膜中Cr元素主要以Cr2O3和Cr(OH),的形式存在;镀镍层的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穆松林  袁华  张勇  李周 《工具技术》2017,51(5):29-32
通过计算仿真并结合高速钢试验研究了喷嘴轴线在沉积盘上扫描过的花样曲线,发现仅凭提高喷嘴扫描频率或沉积盘旋转速度的方法来获得规则的圆柱形沉积坯并不合适,研究认为,喷嘴扫描频率与沉积盘旋转速率的最小公倍数是决定沉积坯最终形状和沉积坯内温度分布的关键因素,只要两者的最小公倍数足够大,即使在很低的扫描频率和沉积盘旋转速率下也可以得到规则的圆柱形沉积坯。  相似文献   
7.
高温合金熔炼工艺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峰  周晓明  穆松林  邹金文 《材料导报》2012,26(7):108-113,135
分析了高温合金所采用的各种冶炼方法,调研了几种主要冶炼方法的设备情况,讨论了其应用及发展动态,对比了国内外高温合金的熔炼数据,讨论了国内外粉末高温合金熔炼方法的差别,研究了我国粉末高温合金VIM+VAR双联工艺对锻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我国粉末高温合金纯净度,在着力改进高温合金熔炼工艺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并提高双联及三联熔炼等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室温下AZ91镁合金Ce-Mn化学转化液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艳红  杜军  李文芳  穆松林  黄筑艳 《材料保护》2012,45(9):43-45,64,8
为了进一步探明镁合金Ce-Mn化学转化液添加四硼酸钠后各组分的最佳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从膜自腐蚀电流和钝化区间角度优化了以Ce(NO3),为主盐、KMnO4为氧化剂、四硼酸钠为添加剂的镁合金Ce-Mn转化膜的成膜液组分。用极化曲线研究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并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转化膜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成膜液配方为5~8g/L Ce(NO3)3,1.6—2.0g/LKMnO4,0.2~0.5g/L四硼酸钠;镁合金经该成膜液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的转化膜,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对镁合金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军  盘艳红  李文芳  穆松林  黄筑艳 《功能材料》2012,43(17):2273-2277
以四硼酸钠为添加剂,Ce(NO3)3-KMnO4为主要成膜剂,室温下在AZ9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Ce-Mn转化膜。基于优化的成膜剂浓度比,主要研究了成膜时间对膜层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膜层主要由O、Mg、Al、Mn、Ce等元素组成,随成膜时间延长,膜层不断增厚,且产生裂纹甚至膜层剥落。Ce(NO3)3/KMnO4浓度比较低时成膜速率较慢,膜层中Ce/Mn原子较小,但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较优。开路电位随成膜时间延长呈现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加并在2min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室温下处理2min即可获得组织致密且耐腐蚀性能较好的转化膜,与基体相比,经配方A和B成膜后的试样,其自腐蚀电流密度由34.099μA/cm2分别下降到0.822和1.367μA/cm2,电阻由0.64kΩ.cm2分别增大到32.01和20.96kΩ.c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利用两步法在6063铝合金表面制备Ce-Mn/Mo复合化学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化学测试对转化膜的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Mn/Mo复合膜主要由Al,Mo,Ce,Mn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主要成膜元素Mo,Ce和Mn在膜层中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膜层组织致密且较厚,与基体间结合良好;Ce-Mn/Mo复合转化膜具有优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可显著降低6063铝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使钝化区间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