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徐州近代建筑的整体空间环境融合着外来文化、战争文化、地域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等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聚集文化遗产价值的场所。该文从价值认知的视角切入对徐州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的探讨,以价值认知为导向,从文物本体、文物内涵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理解李家大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使李家大楼为代表的近代建筑遗产价值得到系统清晰的认知,最后从最小干预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视角提出对李家大楼的保护策略,以期李家大楼能够得到普遍的价值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再利用,亦对类似遗产空间的延续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行业出现整体下滑、建筑教育受到较大冲击的背景下,文章从毕业设计的管理角度着手,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与改革为例,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毕业设计质量水平为前提,对毕业设计组织、考核及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建筑学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可以采用多种培养模式,尤其以“4+X”、国际化联合教学及校内外双导师制度为代表,同时应在建筑院校中强化“实践、研究与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实践性好、研究性优、创新性强的新时代卓越工程设计师。  相似文献   
4.
“黯然别墅”基本上保留了大部分的徽州建筑的特征,但是体现了部分西式建筑的特点,是清末到民国徽州建筑的缩影。从它的背后能看到徽州近代建筑的文化背景及其价值,从而更好的对徽州建筑的近代走向有个大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国外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与再创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现象,并有许多成功的作品问世,对此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有所转变,把旧工业建筑看做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种产品,视其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契机,通过对国外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概况的介绍,说明对旧工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与再创造的意义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一种再生的设计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旧城改造和建筑设计当中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若干国外最新的旧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实例分析,寻找出了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开发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的建筑遗产保护教育有着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建筑遗产病害甄别和具体保护措施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建筑院系学习的地方。以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工坊(Architectural Preservation Studio)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组织形式、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等,将该教学模式凝练后应用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徐州徐海道署照壁的具体教学案例,论证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课程体系在中国建筑学专业中的适应性情况,旨在为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商铺民居作为封建社会商贸经营和人居住宅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张庄村的商铺民居为研究样本,探究其商铺民居形成的原因和建筑样式,力求找出推动商铺民居形成及演变的内在因素,并为相关类型建筑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淬火膨胀仪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18CrNiMo7-6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分布的表征,研究了经真空渗碳后18CrNiMo7-6钢在冷却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在980 ℃保温30 min后,试验钢中的碳化物完全溶解;快速冷却至600 ℃保温20 min后,渗层组织充分转变为细片层珠光体形貌组织;再升温至830 ℃保温20 min并以20 ℃/s的冷速气冷至室温后,室温组织出现不同形态的碳化物,马氏体组织较热处理前的原始组织得到了细化,且硬度及淬硬层深度较热处理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低技术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成熟技术,在尊重自然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社会文化延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徐州传统民居为例,从“低技术”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特点,并将其总结为因地利、取适材、低技术等三个特点,探究低技术与徐州传统民居在规划、设计及营造方面的结合,借此阐明本地低技术的建筑特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