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岩质高边坡的滑坡失稳这一典型破坏形式,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这一数值分析方法,介绍其计算原理,总体平衡方程的形成、块体接触判断及处理措施,并结合某岩体边坡工程实例,建立计算模型,分析边坡块体的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基坑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深基坑工程以变形控制为主的设计方式,基于Biot理论,结合南京珠江路地铁站基坑工程实例,采用非稳定渗流-应力耦合的方法对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的变形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出坑底开挖面的隆起量和桩后地表沉降,得到深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中的变形规律。经比较,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伺服机对大理岩进行了高围压及高围压高水压岩石的卸荷力学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岩样卸围压的变形破坏及其能量特征。结果表明,大理岩峰前卸荷比峰后卸荷表现出更大的脆性;孔隙水压力加速了岩石的脆性破裂,降低了岩石的强度;高围压情况下卸荷比低围压卸荷更容易破坏。  相似文献   
4.
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德鲁克-普拉格强度准则、线性、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和三剪强度准则的基础上,考虑二十六面单元体上3组主剪面应力τ12、τ23、τ13及其面上的正应力σ12、σ23、σ13;八面体剪应力τoct及其面上的正应力σoct及3个主应力σ1、σ2、σ3共同作用,提出了多剪强度准则。根据已有的岩石真三轴试验结果,利用粒子群算法搜索出多剪强度准则参数并与三剪强度准则及双剪统一强度准则、摩尔库伦强度准则、三剪能量屈服准则相比较,证明该强度准则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适应于不同种类的岩石。另针对多数强度准则只在子午面或π平面作定性分析的情况,特别增加了σ1-σ2平面上的直接比较,结果表明,该强度准则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SnO<,2>:F(FTO)衬底上制备了单一c轴取向生长的ZnO和ZnO:Cu薄膜,并对具有Au/ZnO/FTO和Au/ZnO:Cu/FTO三明治结构的器件进行了阻变特性测试.结果显示:两种器件在室温电场作用下均显示出双极可逆变阻特性;Cu掺杂使ZnO薄膜的开关比大幅增加,电流-电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学校走向工程实践的桥梁,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总结在生产实习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转变观念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不同煅烧温度和不同取代位置的Cr掺杂SrTiO3样品,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Cr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即使掺杂量为1%,溶液中还是会有Cr相关的离子存在;溶液中Cr相关离子的浓度,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r在取代Sr位掺杂的样品中比取代Ti位掺杂的样品更稳定。Cr在中性溶液中最稳定,在酸性溶液中是以Cr3+离子存在,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以Cr2O27-与CrO24-离子存在。  相似文献   
8.
采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出沿c轴取向的AlN薄膜,在此基础上制备了Au/AlN/Si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结构。研究了结构的电流传输机制、AlN/Si界面处的界面态密度值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lN/Si异质结具有很好的整流特性,电流传输符合空间电荷限制传输机制,理想因子为2.88;结构的界面态密度约为1.1×10~(12) eV~(-1)·cm~(-2),主要分布在距离Si衬底价带顶0.26eV附近,由生长过程中引入的O杂质、N空位/N替代和Si原子代替N原子形成的Al-Si键组成。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襄汾县5年来农村饮水解困的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根据当地实际形成了一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并针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利用地下优质水源,更好地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提高供水保障率,减少人力劳动强度,加强科学智能管理,通过计算机软件监控中心、智能控制技术、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等实现对大规模长距离农村供水工程的远程自动化控制,在保障用水户实时用水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供水站自动化管理水平,完成了自动上水和供水、实时监控、故障报警、数据统计等功能。但同时也存在维修费用高、软件技术更新滞后、基层管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