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细菌发酵生产L-乳酸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设计)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LB1 11生产L 乳酸的培养基C/N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有机氮源(蛋白胨、玉米浆和酵母膏)和无机氮源(NH4Cl和(NH4)2HPO4)对L 乳酸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葡萄糖、蛋白胨、NH4Cl和(NH4)2HPO4四因素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基C/N(质量比)为12∶1~13∶1,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20.13g/L,蛋白胨19.342g/L,NH4Cl4g/L,(NH4)2HPO42.010g/L,L 乳酸产量可达到103g/L.优化后的培养基适合于对干酪乳杆菌进行代谢网络分析.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高产L-乳酸菌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于常见的以根霉为菌株发酵生产L-乳酸的乳酸细菌发酵模式。采用新的物理诱变源--N^ 离子注入诱变菌株LB1,最终筛选出一株L-乳酸产量比出发菌株高2倍多的突变株LB1-1。通过对LB1-1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突变株LB1-1合成L-乳酸的最优碳氮源及其浓度等培养条件,并对发酵过程的pH值调控、供氧对发酵的影响等主要影响细菌L-乳酸发酵的因素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为下一步原位分离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甜味剂是酸乳饮料生产中的基本原料,使用甜味剂的目的是赋予酸乳饮料以甜味,适合人们的嗜好。由于酸乳饮料的pH在3.6~4.2之间,因此能在酸乳饮料中应用的甜味剂需要具备良好的耐酸性,且不破坏酸乳饮料中的乳酸菌群。可在酸乳饮料中使用的甜味剂很多,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丰富,由食糖所引  相似文献   
4.
细菌发酵生产L-乳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紫外线诱变方法,对出发菌株干酪乳杆菌YBQ1-1进行诱变处理,以CaCO3-溴甲酚紫平板、高锰酸钾-溴化钾平板、高糖平板、乳酸梯度平板、纯乳酸平板进行筛选,最后得到一株正向突变株YBQH2-14,其L-乳酸产量达到93g/L,对糖转化率达到77.5%,比出发菌株产酸提高48.5%。  相似文献   
5.
用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设计)对乳酸菌LB-1生产L-乳酸的培养基中三个主要组分(大米糖化液、玉米浆、番茄汁)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L-乳酸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一个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寻优得出,当大米糖化液为13.23g/L、玉米浆浓度为13.9ml/L、番茄汁浓度为11.8ml/L时,L-乳酸产量能达到最高并且稳定。此外,还对发酵中的不同控氧发酵方式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兼性厌氧的乳酸菌发酵L-乳酸同样需要控氧,而且控氧对L-乳酸产量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L-乳酸发酵中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及所选菌株的发酵特性情况.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离子注入诱变后,其生长的临界乳酸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4g/L和150g/L,并经耐高糖高酸的选育和驯化后,得到一株在产酸速率和最终L-乳酸产量方面都比原始对照菌株高的目的菌株LB1-1,其最终L-乳酸产量达到70g/L,出发菌株为43g/L.  相似文献   
7.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研究了L-乳酸发酵中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及所选菌株的发酵特性情况。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离子注入诱变后,其生长的临界乳酸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4g/L和150g/L,并经耐高糖高酸的选育和驯化后,得到一株在产酸速率和最终L-乳酸产量方面都比原始对照菌株高的目的菌株LBl—1,其最终L-乳酸产量达到70g/L,出发菌株为43g/L。  相似文献   
8.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设计)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Bl—11生产L-乳酸的培养基C/N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有机氮源(蛋白胨、玉米浆和酵母膏)和无机氮源(NH4Cl和(NH4)2HPO4)对L—乳酸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葡萄糖、蛋白胨、NH4Cl和(NH4)2HPO4四因素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基C/N(质量比)为12:1~13:1,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20.13g/L,蛋白胨19.342g/L,NH4C14g/L,(NH4)2HPO42.010g/L,L-乳酸产量可达到103g/L,优化后的培养基适合于对干酪乳杆菌进行代谢网络分析。  相似文献   
9.
主要以α-淀粉酶为主的多种酶协同作用对黑麦麸皮粉乳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添加α-淀粉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能提高黑麦麸皮粉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酸水平,并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实验得出各种酶的最适添加量为α-淀粉酶:15U/g干淀粉,酸性蛋白酶:1U/g原料,纤维素酶:15U/g原料,糖化酶:80U/g干淀粉,L-乳酸产量达到25g/L。  相似文献   
10.
甜味剂在酸乳饮料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批准使用的常用甜味剂的性质、安全、应用和发展情况,主要能应用于酸乳饮料行业的,重点介绍了高甜度甜味剂、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