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木质素是地球上储量充足的芳香族高聚物,结构中富含羟基、羧基、醚基等多种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存在允许选择性的修饰这种复杂的化合物.木质素是制浆造纸工业的副产品,成本便宜、来源广泛,通过简单温和的化学活化制备的多孔木质素基碳已成为环境净化、电催化和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CO2中聚酯类生物医用材料合成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聚己内酯(PCL)的合成及其共聚物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超临界CO2中聚酯类生物医用材料合成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詹世平  王玉静  黄星  任建鹏 《塑料》2012,41(1):61-63
首先依据三维溶度参数预测了PVDF/PVA体系为部分相客,并且影响体系相容性的关键在于温度及PVA所占比例.通过共同溶剂法,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来确定该体系的相容情况,来验证理论推测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理论推测是正确的,PVDF/PVA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随着PVDF质量分数的增加及体系温度的升高,该体系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中合成PLA及PLG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作为聚合反应介质的特点,从提高产物分子量、改善产物形貌和降低产物毒性3个方面阐述了在ScCO2中合成聚乳酸(PLA)和聚(乳酸-乙醇酸)(PLGA)的工艺方法,并指出了此类聚合反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和企业对节能减耗要求的提高,喷涂型阻燃聚氨酯保温材料已成为储罐等化工设备保温防腐的研究热点。但是阻燃剂对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增塑作用,降低了泡沫的物理性能及使用寿命,而传统施工产生的热桥及外护层搭接面也影响到保温层的保温与防腐效果。通过优化多元醇组分配方及调整泡沫发泡时间,弥补了添加型阻燃剂对泡沫结构影响,制备了既满足阻燃性要求又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的喷涂型聚氨酯泡沫。本文提供的新保温系统由防锈层、喷涂型阻燃聚氨酯保温层和聚氨酯弹性体外护层组成,不仅提高了施工和修复效率,更改善了保温和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6.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第二大的天然三维网状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制浆造纸废料或生物质炼制中的工业木质素为原料,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高附加值材料,实现木质素的高效优化利用,这对解决化石资源日趋紧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评价了木质素作为功能性材料的潜在反应特性与应用潜力,介绍了国内外木质素基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木质素基功能材料在聚氨酯、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电极储能、碳纤维、纳米粒子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制备工艺,评述了木质素微观结构及制备工艺对材料结构特性和应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在低共熔溶剂中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质素是自然界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结构是由苯丙烷单体通过C—C、C—O—C等化学键连接起来的芳香族大分子.降解是实现木质素高值转化的途径之一,其中低共熔溶剂(DES)加热降解木质素是一种优良的绿色降解方法.本文介绍了DES结构组成与回收利用、DES降解木质素的机理、木质素在DES中降解的研究进展,并给...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外现有摩擦耦合器所存在的只能用主动端的运动产生惯性力进而产生摩擦力矩来传递功率和运动以及传递功率较小的问题,提出了在主、从动端都使用带外锥面的惯性块和带内锥面的摩擦片,并利用标准干式摩擦片传动的正反馈耦合传动方案;利用惯性块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的径向移动并借助锥面扩力机构实现摩擦片的轴向压紧以产生摩擦力矩,既用主动端的运动产生惯性力进而产生摩擦力矩来传递功率和运动,又利用从动端运动产生的惯性力正反馈控制传递功率所需的摩擦力矩,实现了正反馈控制摩擦耦合原理。  相似文献   
9.
伴随SNS的流行与火爆,大品牌纷纷利用SNS的传播特性进行品牌的推广和传播,那么如何使得品牌传播渠道较窄的中小品牌也搭乘SNS的"班车"?本文通过分析SNS平台的传播特点以及中小品牌传播态势,在总结和借鉴大品牌SNS品牌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品牌传播模型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针对中小品牌传播的"区域内品牌社区模型"和"品牌集群社区模型",力图实现在SNS平台下建立适合中小品牌推广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