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4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体酸SO4(2-)/Nb2O5催化合成尼龙酸二异丁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SO4^2-/Nb2O5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尼龙酸二异丁酯的反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5,催化剂为反应物总量的0.35%,反应回流2.0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8%。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具有高反射率和良好抗紫外性能的Ce O2薄膜,并采用SEM、XRD、FT-IR、椭圆偏振仪和UV-vis对薄膜和同时制备的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e(Ⅲ)浓度和尿素加入量对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Ⅲ)浓度和尿素加入量较小时,薄膜光滑且沉积颗粒较小,沉积颗粒是Ce O2和Ce(CO3)2O·H2O晶体,且玻璃基底中的Si参与了水热反应。薄膜致密度和化学组成影响其反射率,随着Ce(Ⅲ)浓度和尿素加入量增加,由于薄膜厚度和半导体复合的影响,其吸光度和吸收边波长增大,最佳的Ce(Ⅲ)浓度是0.008 mol/L,尿素加入量是0.06 g。  相似文献   
3.
以Na_2SiO_3·9H_2O、NaAlO_2和CaCl_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将溶液中的铝转化成水化石榴石沉淀进行脱铝。通过对水热温度160℃、时间1~16h条件下得到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得到硅酸钠溶液深度脱铝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水热1h,反应体系中Ca_5Si_6O_(16)(OH)_2、Ca_5Si_6O_(16)(OH)_2·8H_2O和低铝水化石榴石Ca_5Si_5Al(OH)O_(17)·5H_2O絮状混合沉淀大量生成;当水热时间为10~12h时,体系中同时存在高铝水化石榴石Ca_(2.93)Al_(1.97)Si_(0.64)O_(2.56)(OH)_(9.44)与低铝水化石榴石Ca_5Si_5Al(OH)O_17·5H_2O物相,铝脱除率可达98.05%,可实现反应体系的深度脱铝。  相似文献   
4.
孙彤  李微  刘连利  徐姝颖  杨海龙 《材料导报》2014,28(14):14-18,23
以K9玻璃为基片,在柠檬酸存在的碱性体系内,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非晶态α-Fe2O3薄膜,并对样品进行了XRD、SEM、FT-IR、UV-Vis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初始pH值升高及Fe3+初始质量浓度增大,所得样品的结晶度略有增大。水热反应体系初始pH值从9.5升高至10.5,薄膜表面沉积颗粒增大,薄膜逐渐致密。但当pH值继续升高至11时,沉积颗粒减小,且存在较大孔隙。水热体系中Fe3+初始质量浓度增大至1.2g/L时,薄膜表面沉积颗粒最大,颗粒间孔隙较大。Fe3+质量浓度继续增大,颗粒减小,薄膜表面致密、均匀。反应体系初始pH值较低时,有少量柠檬酸随非晶态α-Fe2O3沉积,反应过程中非晶态α-Fe2O3与玻璃基底有化学键力的结合。水热反应初始pH值为11时,薄膜对紫外光的吸光度最大。当Fe3+初始质量浓度为1.5g/L时,薄膜对紫外光的吸光度最高,当Fe3+初始质量浓度为1.2g/L时,薄膜对可见光的吸光度最低,反射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醇水溶液中,氯化铝可有效催化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产品结构经IR,1 H-NMR,13 C-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与已报道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实验操作和后处理步骤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铝土矿浸出液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碱溶、碳分、煅烧等工艺得到氧化铁、氧化铝粉体。本实验考察了沉淀、碱溶、碳分过程中溶液终点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XRD、SEM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阶段,在最终pH值6.5,反应温度80°C,反应时间90 min条件下铝的沉淀率可达99%,铁的沉淀率达97%。碱溶阶段,在溶液终点pH值14,碱溶温度80°C,碱溶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铝溶出率达到99.42%,铁去除率到99.63%。在碳分阶段,在溶液终点pH值9.0,碳分温度40°C,CO2流速选择6 mL/min的条件下,铝沉淀率达到98.69%。得到的产品粉体晶型良好,颗粒均匀,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水合硫铝酸钙的性质及脱硅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XRD和IR分析等手段考察了脱硅剂水合硫铝酸钙的性质以及在铝酸钠溶液中的行为.发现水合硫铝酸钙在95℃不含硅的铝酸钠溶液中不稳定,其中的硫酸根能被溶液中的OH-离子置换出来,水合硫铝酸钙被分解成六方晶系的水合铝酸钙.六方的水合铝酸钙又有少部分被转化成立方的水合铝酸钙.据此提出用水合铝酸钙对铝酸钠溶液进行的深度脱硅过程存在2种脱硅机理:一种是水合硫铝酸钙在铝酸钠溶液中先转变成六方的水合铝酸钙,然后SiO2(OH)22-离子进入六方水合铝酸钙晶格内部与之反应,生成水化石榴石;另一种是新生成的六方水合铝酸钙又有部分被转化为立方的水合铝酸钙,SiO2(OH)22-离子在其表面与之反应,生成水化石榴石.水合硫铝酸钙的脱硅过程是以第1种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8.
段长平  李微  孙彤  刘连利  代悦 《材料导报》2016,30(10):83-86, 112
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低维纳米AlO(OH),并对样品进行了XRD、FT-IR及SEM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H值较低和较高时,样品的结晶度均较低。反应温度为75℃和95℃时,样品的结晶度均较好,无杂质。当pH值为9.0、反应温度为85℃时,样品中存在大量缔合-OH,AlO(OH)结晶度较好,且有少量Al(OH)3晶体存在。由于SDBS在Al(OH)3颗粒表面形成完整胶束,且有空间位阻效应,此时形成的样品为5nm厚、长宽可达100~300nm的边缘卷曲的蓬松片状物,形貌规则、尺寸均匀、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对人类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制各种抗紫外线材料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弥补单一无机纳米粉体对某一波段紫外线屏蔽不佳的缺陷,以硝酸铈和硝酸铝为原料,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铈/氧化铝纳米复合粉体。研究了铈与铝物质的量比、煅烧温度、干燥方式对二氧化铈/氧化铝纳米复合粉体对紫外线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超声-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铈/氧化铝纳米复合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激光粒度仪等对复合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二氧化铈/氧化铝纳米复合粉体,属于原子级混合,其对紫外线的吸收性能优于二氧化铈、氧化铝任何一种单一粉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胶.凝胶和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无纺布纤维膜以及PVP水解物PVSA的无纺布纤维膜。膜中纤维的直径约为100nm~900nm。通过SEM、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PVSA对CO2的选择渗透性是基于CO2与其活性基团之间的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