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强韧竹木混合未漂长纤浆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硫酸盐超级间歇蒸煮,研究了在马尾松中掺配不同比例楠竹对纸浆性能及纸张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楠竹1%NaOH抽出物含量高达25%~30%,蒸煮初期碱耗较高,且楠竹灰分、氯离子、二氧化硅含量分别是马尾松的3.2倍、3.4倍和3.5倍;楠竹与马尾松混合蒸煮后,渣节量明显上升,且渣节中竹浆含量很少,掺配蒸煮时应注意碱分配,避免循环残碱过低造成木片蒸煮不均匀;当楠竹掺配比例为20%~30%时,合适的用碱量为17.8%~18.2%(活性碱,以Na2O计),白液硫化度26%~30%,温充、热充、蒸煮阶段用碱量分配比为15%∶25%~30%∶60%~55%,蒸煮最高温度158~160℃,H因子1050~1150,浆料卡伯值35~40;在马尾松木片中掺配30%以内的楠竹对纸浆强度没有明显影响,但在相同打浆度下PFI磨转数明显下降;长时间运行时需适当加大碱炉碱灰外排量以减少氯钾离子富集;通过筛分使长短纤维分别利用,是实现竹浆高值化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电场诱导聚合物流变成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纳米成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详细介绍了电场诱导作用下聚合物微结构的成型机理,得到了影响电场诱导实验的关键参数。在常温条件下通过在图形化的硅模板和基底之间施加电压使热固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流变成型,分析了聚合物黏度、电压和空气间隙对聚合物成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PDMS的黏度、提高电压以及降低空气间隙有利于聚合物在电场诱导作用下成型。针对PDMS在电场诱导过程中成型质量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诱导的新工艺。该工艺将金属模板引入常规电场诱导实验中,使预突起的聚合物在电场作用下沿金属模板孔壁生长,从而形成了一种双层异形结构。用新工艺制备的双层异形微结构薄膜具有超疏水特性,其接触角达到150°。  相似文献   
3.
目前将纳米粒子引入到聚合物的方法中,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组分较少。为了制备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基微纳复合结构薄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印工艺的新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聚合物材料,将Si O2纳米粒子填充到硅模板的腔体中,通过压印力做功使PDMS完全渗入到硅模板腔体内,从而将Si O2纳米粒子用PDMS包覆起来,形成了一种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微纳复合结构薄膜。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压印后所制备薄膜的形貌和接触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占空比的模板有利于聚合物向模板腔体内的填充,适当的聚合物膜厚有利于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内的均匀分布,纳米粒子的分散性随着聚合物黏度的降低而显著提高。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超疏水特性,薄膜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5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简单、新颖的微胶囊阵列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光刻技术,在光敏聚酰亚胺光刻胶表面形成阵列化2D结构的圆形凹槽,以此作为微胶囊的模板,然后利用旋涂的方法,在微胶囊模板上进行SiO2纳米粒子自组装,SiO2纳米粒子选择性的进入模板表面的凹槽之中,再将配制好的PMMA材料旋涂在微胶囊模板表面,经过加热烘干,最终形成微胶囊阵列。这种微胶囊阵列可用于以图形化、阵列化微胶囊为先决条件的限制材料,尤其在高输出、多用途的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