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宗酒酒业清香型原酒和成品酒共6个酒样中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其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出主要的香气贡献化合物,通过感官品评在宏观上整体、全面地对酒样风味进行剖析。最终定性、定量出59种香气成分。通过OAV值确定出具有香气贡献的化合物(OAV≥1)共31种,其中属于重要的香气组分(OAV≥10)17种。通过感官品评,最终确定出12个香气轮廓描述语,10个滋味轮廓描述语,通过风味剖面图直观地反映出了各酒样之间的感官差异。实验结果对宗酒企业系列产品品质的改良、差异化设计及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验着重于研究湿热处理对藜麦蛋白水合性质、表面性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以评估藜麦蛋白在食品应用和制造中的加工适性。试验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藜麦蛋白质,在20℃~35℃的水浴处理下观察到其最大溶解度,在80℃~95℃的水浴处理下,其溶解度最小。1%的藜麦蛋白悬浮液的黏度对湿热处理几乎不敏感。藜麦蛋白显示出高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起泡能力在50℃~65℃时最佳,在80℃~95℃时最差。藜麦蛋白的乳化能力在温度未达到80℃时,随着温度的提高而上升,之后下降。温度在未达到80℃时,湿热处理对藜麦蛋白的乳液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当温度大于80℃时,乳化稳定性下降。在95℃制备的凝胶与在85℃时的相比,其咀嚼性、弹性、内聚性、硬度和黏附性较大,但表面较粗糙,不规则。  相似文献   
3.
不同蒸煮方式对藜麦营养特性及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微波蒸煮三种不同蒸煮方式对藜麦的营养特性(VB1、VB2的损失;酚类物质含量和组成;淀粉水解率)的影响,并采用固相微萃取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蒸煮方式相比,常压蒸煮藜麦可保留较多的VB1、VB2,有较低的淀粉水解指数,可产生更多的风味物质。但在酚类物质的保留上,常压蒸煮不及高压蒸煮。因此,常压蒸煮可能是一种较适于藜麦的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4.
延莎  张红城  董捷 《食品科学》2011,32(20):191-19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5个省(安徽、吉林、河北、河南、甘肃)37个蜂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测出49种化合物,包括醇、酯、醛以及萜烯类化合物;对37个蜂胶样品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不同地域的蜂胶进行一定的区分,其中甘肃省的蜂胶样品与其他4省的差别最大,而河南、河北和安徽3省的蜂胶样品未能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蜂产品,即与蜜蜂相关的产品,包括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发酵蜂产品指以蜂产品为原料,通过发酵作用所得产品,如蜂花粉面包、蜂蜜酒等,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发酵蜂产品较蜂产品有更多优势,如含糖量低、致敏性蛋白少、易吸收、口感佳等。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相对于其他发酵产品,发酵蜂产品发展缓慢。因此,总结分析发酵蜂产品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应用前景,对我国蜂产业发展及综合利用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发酵蜂产品的种类和特征,针对发酵蜂产业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以期为发酵蜂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子鼻对蜂胶质量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莎  张红城  董捷 《食品科学》2012,33(20):201-205
用电子鼻对来自17个省份的71个蜂胶样品及其杨树胶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蜂胶和杨树胶。用判别因子分析,发现甘肃的蜂胶与其他来源的蜂胶质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延莎  张红城  董捷 《食品科学》2012,33(4):157-161
采用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提取蜂胶及杨树胶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质谱-嗅闻仪联用对蜂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测得48种气味活性成分,包括酯、醛、醇、酮和酸。蜂胶中体现花香、果香的成分较多,从而赋予其更为清香、柔和的总体气味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螯合剂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猕猴桃果皮中的黄酮,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螯合剂(-SH)六偏磷酸钠添加量对黄酮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80℃,螯合剂(-SH)六偏磷酸钠添加量0.6%,在此条件下猕猴桃皮黄酮的得率为1.518%。  相似文献   
9.
延莎  张红城  董捷 《食品科学》2012,33(10):268-27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4种不同植物来源的蜂胶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源的蜂胶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共有组分的含量和特有组分两个方面。其中的共有组分有3-甲基-3-丁烯-1-醇、异戊二烯、4-戊烯-1-乙酸酯、梨醇酯、4-异丙基甲苯、柠檬烯、桉叶油醇、3-蒈烯、壬醛、α-古巴烯、α-依兰油烯、去氢白菖烯、β-马榄烯、β-桉叶醇和α-桉叶醇,它们在各样品中的含量相差较大。特有组分,如:样品a,α-松油烯、α-柏木烯;样品c,α-姜黄烯、α-愈创木烯;样品d,石竹烯、γ-依兰油烯、苯甲酸苄酯。实验结果有利于提取蜂胶的特征信息,进行指纹图谱及区分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恒山酒业三种系列清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出具有香气贡献的香气成分,通过感官品评在宏观上全面的对酒样风味进行剖析并对确定出的香气贡献成分进行进一步验证。最终定性、定量出57种香气成分。通过OAV值确定出14种(OAV≥10)重要的香气组分,分别为:辛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乙酯、β-大马酮、3-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醛、乙酸-3-甲基丁酯、γ-壬内酯、戊酸、土臭素和辛醛。通过感官品评,确定出10个感官香气轮廓描述词:醋香、清香、麦香、果香、酱香、曲香、糟香、焦香、浓香和花香。实验结果对恒酒企业系列产品品质的改良、差异化设计及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