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决某新兴城区水资源短缺,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以市政回用和工业回用为目的的再生水需求及组成,并构建了以混凝/沉淀工艺和臭氧/气浮工艺为核心的两组并联再生水处理系统。通过对两组不同工艺的出水水质进行分析,可知两组工艺的处理出水水质均达到回用水质要求,并且臭氧/气浮工艺对氨氮、铁、锰、大肠杆菌等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混凝/沉淀工艺。因此,臭氧/气浮工艺可以更好地实现缺水地区再生水多元化利用和系统优化配置,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3套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接种厌氧污泥,研究了不同泥水比(4∶6,5∶5,6∶4)R1、R2、R3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及颗粒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表明,3组反应器运行125 d,均培养出成熟的厌氧颗粒污泥,污泥粒径各范围(0.4~0.6,0.6~1.0,1.0~1.4和1.4~1.8 mm)的占比分别为12.5%,29.5%,49.8%,11.5%;10.4%,27.6%,46.4%,10.2%和9.8%,27.3%,40.1%,8.8%,R1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大,结构更为致密。扫描电镜发现,污泥菌群均由以丝状菌和杆状菌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球状菌为主的集聚体。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丰度较高的菌门;乙酸型产甲烷菌及氢营养型甲烷菌丰度大幅上升,分别由接种污泥时的29.7%和24.7%增长至52.9%,48.9%,52.2%和36.5%,33.8%和29.3%,泥水比较小的R1富集了更多的产甲烷菌,显著提升了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3.
2013年,西安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分析了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工艺特征及运行现状,对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与提标改造进行研究,认为通过降低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以减少有机物过多流失、量化分段进水流量实现碳源优化配置等改造措施及优化控制生化池溶解氧、污泥回流比、污泥龄等工况,可强化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提高系统出水水质,TN、TP、COD等指标基本可达到一级A标准。但出水SS过高仍制约了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全面达标,需对出水进行进一步的终端控制。项目研究为污水处理厂后期的提标改造工程提供运行参数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改造方案,对昆明某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的种类、赋存形态及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良好,但碳源种类较差,易生物降解有机物仅占进水有机物的10%~20%。通过分析进水碳源在生物处理过程不同途径中的利用比例,明确了该污水处理厂直接用于脱氮、除磷的碳源分别约占进水总碳源的15.9%和8.2%,约20%的碳源被用于微生物自身同化作用,47%的碳源被微生物氧化而无效浪费。从碳源分配角度出发,在原有氧化沟底部曝气单级A/O改造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级A/O+分段进水改造方案,以实现系统对NH3-N与NO-3-N的同步去除。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生态脆弱的双重问题,以“治污+补水十生态保障”为基本策略,完成了适合于缺水城市的污水再生与不同途径回用的物化一生化组合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化学一物化组合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生态强化再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4项关键技术的研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课题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成果应用于西安思源学院污水再生与综合回用、西安阎良污水处理与回用等一系列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缺水城市水体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生态保障提供技术体系和实施范例。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昆明某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现场调研,诊断该厂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脱氮效率低是该厂面临的主要问题,原水碳源利用不足、曝气设备供氧能力不足、生化系统溶解氧浓度低、能耗高是制约其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该厂氧化沟工艺的脱氮过程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对此可采用分段进水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工艺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传统初沉池出水的碳源难以满足后续生物脱氮除磷的需求,但是取消初沉池会增大生物池的曝气量及能耗。因此提出了一种减少碳源流失的活性初沉池新工艺,并通过中试分析了不同转速及回流比下活性初沉池的出水效果。当活性初沉池的转速由40 r/min增加到80 r/min、回流比由10%增加到30%时,其出水的SCOD、VFA、SCOD/TN、SCOD/TP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转速为60 r/min、回流比为20%时,活性初沉池出水的SCOD、VFA、SCOD/TN、SCOD/TP值分别较进水提高了34.00%、30.35%、70.73%、63.15%。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供气式射流曝气器的混合效果和充氧效率,本课题根据各种氧传质机理对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提出进气管小孔出气等优化改进方案.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软件(Solideworks)建立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结构合理性和各种结构参数对湍流混合效果的影响.本课题对比了第一代和第三代新型曝气器的流线图.最终水相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安市污水处理厂出水TP无法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问题,对西安市7座主要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和运行情况进行考察调研,认为除第三污水厂外,其他6座污水厂出水TP含量均无法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TP的质量浓度一般在0.6~0.9mg/L,建议各水厂重视厌氧区碳源分配和NO3--N含量以及回流污泥水等影响除磷效果的制约因素,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将增效结团流化床应用于低浊水处理,并探讨了其启动条件。研究确定启动增效结团流化床装置需投加pH值为7.31,Zeta电位为-1.28mV的底泥约624g;同时得出在进水流量Q=2040~2720L/h时,最佳的启动条件为:PAC投加量3.0~3.2mg/L,PAM投加量0.42mg/L,污泥回流比4.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