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BacillussubtilisJSIM 10 18菌株是 1株产D 核糖的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和紫外线连续、间断诱变处理 ,获得了 1株次黄嘌呤、莽草酸双重缺陷型突变株No .2 71菌株。该突变株摇瓶发酵的D 核糖平均产量为 10 8 1g/L ,比亲株提高了 15 8g/L。在 30 0 0 0L发酵罐中 ,连续 5罐批 ,平均产D 核糖 96 4 g/L ,最高为 98g/L ,比亲株提高了 16 2 5 g/L。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生产腺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肌苷产生菌BacillussubtilisJSIM 10 19为出发菌株[1] ,用物理、化学诱变剂对亲株进行诱变处理 ,获得了 3株黄嘌呤营养缺陷型突变株MG 16、H 12、AD 6 ,获得的黄嘌呤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单菌分离后 ,36℃培养 72h在培养基中最高积累 10 g/L腺苷 ,一般产腺苷7~ 8g/L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腺苷产生菌Bacillus subfilisJSIM-25培养基中两个关键因子酵母膏和糖进行不同浓度摇瓶试验,并进行22L自动发酵罐的分批和分批补料发酵及其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酵母膏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6%和12%。降低起始糖浓度,产苷期补糖可明显提高菌体比生产速率和耗糖产苷能力。按起始糖浓度为6%,16h补糖使最终发酵总糖浓度达12%,发酵培养60h,腺苷平均产量可达18.20g/L,菌体耗糖转化率16.85%,比生成速率0.024g/(g.h),残糖1.2%。  相似文献   
4.
从一株肌苷产生菌选育出高产鸟苷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一株只产肌苷的Bacillus subtilis菌株 ,用物理、化学诱变剂处理 ,根据B subtilis核酸代谢理论精心设计不同筛选模型 ,先后有序地获得不同的营养缺陷型、关联酶的缺失或回复以及抗代谢类似物的突变株 ,解除终产物对代谢物的抑制和阻遏 ,最终得到一株只产鸟苷的新菌株 ,其鸟苷产量超过 2 0 g/L。  相似文献   
5.
对1株黄嘌呤、硫胺素、组氨酸三重缺陷型及8-氮杂鸟嘌呤抗性的腺苷突变株JSIM-X-13-4进行了摇瓶、自控罐3、000 L中型发酵罐试验。试验发现,该菌株培养基成分除酵母膏外,其余与其亲株肌苷产生菌JSIM-1019基本相同。酵母膏浓度为1.6%-1.8%,摇瓶CaCO3量为3%;发酵罐上适宜pH为6.2,风量在18h提高至1∶0.55,溶氧40%。摇瓶、自控罐、中型发酵罐产苷分别为15.51 g/L、18.11 g/L和17.25 g/L。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菌株Bacillus subtilis JSIM-518,在22L自控发酵罐上进行不同补料方式和所补原料的发酵研究,酵母粉连续补料,对鸟苷积累不甚明显,应用指数函数补料方式,匀速补入RNA和腺嘌呤物质,添加速率K值显得非常关键,当K=0.16时积累鸟苷最高,积累质量浓度为34.14g/L,高于和低于此值时,鸟苷的积累量都呈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鸟苷产生菌枯草杆菌JSIM G 3 4是腺嘌呤营养缺陷型变异菌。腺嘌呤类物质是鸟苷菌中所必需的 ,但过多则会阻遏抑制鸟苷的产生。作者把含有腺嘌呤物质的酵母粉或RNA按一定方式补料 ,将腺嘌呤浓度控制在可以提供菌体生长而不会对核苷代谢关键酶产生不利的范围内 ,使鸟苷产量最高达到 3 4 1 4mg/mL。  相似文献   
8.
D─核糖     
1产品名称中文名称:D-核糖商品名称:D-核糖别名:异树胶糖,D(-)胞核糖学术名称:D—RibofamnoseD-呋喃核糖英文名称:D-Ribose分子式:C2H10O5分子量:150.132产品性能2.l理化性能白色结晶粉末状,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于一切细胞中,微有芳香之味,极易吸潮,能溶于水和甲醇,在水中有过饱和倾向,U糖浆形式存在。微溶于乙醇,不溶于醚、表两酮及三氯甲烷。熔点:86—肛℃比旋度:。t一19.5一25”(24tIOA水中)2.2生理活性D一核糖是五碳糖,存在于一切细胞中。对生物体来说,D一核糖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在生理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9.
以谷氨酸棒杆菌JSIM 2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得到了一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体U 12菌株,它能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在发酵液中积累一种紫外吸收物质.该紫外吸收物质经物理、化学分析鉴定,证明是乳清酸.对U 12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研究,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积累乳清酸最高达到8.6g/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