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粒径是影响免疫磁珠捕获效率的关键因素。选取微米级(1 μm)和亚微米级(300 nm)超顺磁珠,偶联沙门氏菌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磁珠。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抗体偶联量和磁回收率。结果表明,与微米级免疫磁珠相比,亚微米级免疫磁珠抗体偶联量较高,在缓冲液中磁回收率较高,因此捕获率较高(300 nm: 55%,1 μm: 41%);在牛奶中磁回收率较低,导致捕获率明显降低(300 nm: 15%,1 μm: 26%)。因此,需根据待测样本的体积与黏度来确定免疫磁珠的粒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免疫磁分离-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实现对鲜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的同时、快速检测。方法在37℃的条件下,利用特异性免疫磁球从250 m L循环体系中快速、有效地捕获目标菌。再通过特异性的引物与探针,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进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本研究方法针对鲜猪肉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限分别达到3.4 cfu/g和9.4 cfu/g。方法总体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达到100%。此外,通过对30组实际样品的检测,该方法与传统标准方法的结果保持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免疫磁分离-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比国标方法更快速和高效,适用于鲜猪肉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猪肉滤汁为培养液,接种沙门氏菌,绘制沙门氏菌在17、25、30、35、37℃下的生长曲线.一级模型分别使用Logistic和Baranyi模型拟合.二级模型以Ratkowsky方程为基础,代入Baranyi模型拟合数据,描述了温度对最大生长速率的影响.二级模型通过残差图、准确因子、偏差因子以及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图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在±0.05之间,准确因子为1.0464,偏差因子为0.9933,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白藜芦醇(RSV)、二苯乙烯苷(TSG)和葛根素(Pue)4种天然产物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为上述成分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对Hela细胞有毒性作用,其顺序为RSV、Pue、TSG,而EGCG的毒性作用与其浓度有很大关系;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作用强弱为RSV、TSG、Pue、EGCG,并半定量测出最小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分离自传统馒头发酵酵子中的一株优势乳酸菌CGMCC 10624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与分析。方法从馒头发酵酵子中分离、纯化得到乳酸菌CGMCC 10624,综合利用细菌形态学观察、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以及基于碳源代谢利用情况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方法,对其分类地位进行研究。结果乳酸菌菌株CGMCC 10624被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得到传统馒头发酵酵子中的一株优势乳酸菌,为该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制作包含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复合发酵菌剂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过敏原的检测特点和难点,比较了目前常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检测方法的优劣势。主要介绍了电泳技术的特点,总结了经典电泳技术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上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列举了区带毛细管电泳法、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凝胶毛细管电泳法、动态涂层毛细管电泳法和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在致敏蛋白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对电泳法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传统老酵馒头与单一酵母馒头样品进行预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 08.L质谱数据库检索结合文献对照,从旗舰馒头(传统老酵馒头)中检出59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天津自制馒头(传统老酵馒头)中检出51 种,安琪馒头(单一酵母馒头)中检出47 种,燕山馒头(单一酵母馒头)中检出43 种,这些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包括醇类、烃类、酯类、醛类、酮类、芳香类等。不同发酵剂制作馒头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使用相同原料不同发酵方法制作馒头产生特别的风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离纯化,结合16S rDNA克隆文库与扩增性rDNA限制酶切分析及Biolog碳源利用特性鉴定,得出一种传统发酵酵子中主要细菌群落及其构成比例依次为魏斯氏菌属(84.62%)、乳酸乳杆菌属(8.79%)、芽孢杆菌属(3.30%)、醋酸杆菌属(2.20%)和明串珠菌属(1.10%)。同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传统酵子制作馒头中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5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17种醇类物质、8种烃类物质、15种脂类物质、9种醛类物质、4种酮类物质、5种芳香类物质和1种其他类物质,较单纯酵母菌发酵的馒头风味物质种类丰富。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醇类的含量和种类是区分两种馒头的主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Protein A磁珠与志贺氏菌混合血清制备抗志贺氏菌多靶标免疫磁珠,建立了25 mL志贺氏菌免疫磁分离体系,并通过测定代表性食品(牛奶、水果、面包)中志贺氏菌生长曲线,设计食品样品前处理可行性技术方案,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整合进行了食品中痕量志贺氏菌快速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多靶标免疫磁珠能同时捕获福氏、宋内氏、鲍氏、痢疾氏等4种志贺氏菌,捕获效率为35%~94%,非特异性小于1%(金黄色葡萄球菌10%除外),1~2×101 CFU志贺氏菌在25 mL纯牛奶、25 g梨/面包+25 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基础中,通过6 h培养+免疫磁分离的策略可获得102 CFU/mL以上的志贺氏菌,将志贺氏菌检测样品前处理时间由48 h缩短至8 h内,并能够满足后续检测技术检出限的需求,实现了食品中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