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是胜利油田重要的油气富集带,对其成岩演化及古地温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弄清该构造带的地质作用过程。选取了中央隆起带及临南洼陷带沙河街组大量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进行黏土矿物成分分析及古地温计算,结果表明:该区沙河街组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和绿泥石,总体反映黏土矿物演化程度不高,盆地热演化程度较低的特点;成岩作用基本处于中成岩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2个阶段,早期主要是无序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含量=38.2%~60.3%);晚期是有序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含量=60.3%~82.4%)。在中央隆起带,早期和晚期的转换深度界线大致为1 700m,而在临南洼陷带该界线大致为2 600m;中央隆起带沙二段(Es2)矿物热演化程度明显低于洼陷带,表明中央隆起带可能在沙二段沉积期开始了快速抬升,形成了与洼陷带不同的成岩环境;洼陷带沙河街组古地温梯度为40.8℃/km,中央隆起带的古地温梯度计算结果明显异常(76.72℃/km),表明该构造带遭受了强烈抬升与剥蚀作用,剥蚀量大约为880m。  相似文献   
2.
断裂活动对于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至关重要,然而伴随断裂活动形成大量的裂缝,其对于储集空间的改善及断裂对改善油气储层的定量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上、中、下3个亚段的断裂体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并对东营凹陷沙三段内可能发育的构造储集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0.5~8 km的研究标定尺度范围内,东营凹陷沙三段断裂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良好的自相似性(相关系数0.98~1),即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研究区已探明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油源断裂附近的砂岩和泥岩之中,其中,砂岩区断裂系统分维值介于0.6~1.3,泥岩区断裂系统分维值介于0.8~1.2。预测了沙三上、中、下3个亚段有利的构造储集层区域。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为例,围绕如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归纳总结互动式"、"图示式"、"发展型"教学模式。实践中这些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红沟子鼻状构造新生代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红沟子鼻状构造带区域构造背景、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其新生代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认为新生代以来,红沟子鼻状构造带随阿尔金山前带广大地区共同经历了沉降、挤压、定型等多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丰富的生储盖组合和众多圈闭,且圈闭与油气成藏的时空配置良好;红沟子鼻状构造带发育了2种类型油气藏,即深部裂缝-孔隙型油气藏和浅部孔隙型油气藏,前者主要发育于鼻状构造带东部,后者主要发育于鼻状构造带西部。    相似文献   
5.
碎屑岩地层压实作用在不同地质背景和不同盆地演化阶段具有完全不同的规律,一直以来都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研究者为推动碎屑岩压实规律定量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地域性和局限性。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地层压实作用影响因素、压实规律表征方法、正常压实曲线构建方案、利用地层压实规律反演盆地古构造特征和误差定量评价等5 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和探讨。结果表明:碎屑岩地层压实规律研究及其在古构造恢复方面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选取适宜的地层压实规律表征方法和误差评价方法是碎屑岩地层压实规律研究和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断裂系统对于断陷盆地洼陷带油气成藏的作用勿庸置疑,而对于缓坡带基底断裂系统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箕状断陷湖盆深层油气成藏及其分布的一些规律。分析了八面河斜坡断裂系统分布特征和构造样式,探讨了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系统和圈闭等成藏要素的影响。指出八面河缓坡带孔店组断裂系统在平面上总体呈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展布,既有盆倾断裂,也有反向断裂;在剖面上呈现出“鹿角状”、“Y状”、“多米诺状”等构造样式;二者的组合在缓坡带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坡折带、鼻状构造带,并将斜坡切割成多个断块,为烃源岩的生成、储层的形成和展布、物性的改善、输导体系和多种圈闭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并极大地影响了孔店组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郭颖  倪金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3):42-45,113,114
为了进一步提高沉积盆地残余地层古厚度的计算精度,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以地层压实过程中孔隙度与深度遵循指数关系为前提,提出了适用于中、新生代残余地层古厚度恢复的等效孔隙度法。首先,根据沉积压实原理,以钻井岩心和测井数据为基础,划分各井地层压实单元,并通过测试确定适用于研究区不同岩性地层的压实参数;然后,将地层压实单元等效看作不同岩性地层匀速沉降的均质体,按岩性比例确定各地层压实单元的初始孔隙度、压实系数和偏移常量,并建立其孔隙度一深度关系模型;最后,依据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原理、沉积环境古水深的变化以及压实单元所处地层的相对位置,回剥反演计算残余地层古厚度。将等效孔隙度法应用惠民凹陷沙三段残余地层古厚度恢复,一定程度上校正了岩性差异、构造活动、异常压实作用和古水深的影响,恢复结果明显小于传统方法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诸城盆地作为早白垩世伸展盆地,与其东南侧胶南造山带之间的耦合关系一直以来仍缺少相关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考察、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及主量元素特征分析,探讨了早白垩世诸城盆地的物源方向、莱阳群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物源区风化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诸城盆地莱阳群砂岩地球化学类型主要为铁砂岩和杂砂岩,其源岩具有长英质火成岩或中性岩特点;砂岩的化学蚀变指数(45~58)、化学风化指数(47~69)、斜长石蚀变指数(58~73)和化学组分变化指数(0.86~1.02)体现了源区风化作用很弱的特征;Dickinson分类图解及古流向指示砂岩源区主要为盆地东南侧的胶南造山带,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风化特征等共同说明早白垩世时期胶南造山带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结合前人关于该地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胶南造山带的本次快速隆升是岩石圈减薄作用的结果,因而诸城盆地的快速沉降与胶南造山带的隆升是相互耦合的。上述结果一方面从地球化学角度证实了胶南造山带早白垩世时期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诸城盆地原型是伸展断陷盆地,二者均是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构造样式类型与展布的研究,阐述了盆地新生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认为:①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的构造样式总体可划分为挤压—走滑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2种一级类型。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逆冲叠瓦构造、走滑对冲构造、走滑背冲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展背斜、断滑背斜、正花状构造和双重构造等8种二级构造样式类型;后者可划分为走滑—伸展构造样式和同沉积—走滑构造样式2种二级类型。②新生代期间,盆地动力学特征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性,而且在区域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古新世—始新世沉积期间,盆地总体处于伸展—走滑的动力学环境;渐新世—全新世沉积期间,则总体处于挤压—走滑的动力学环境,且这一环境在盆地中的表现很不均匀,以英北断裂为界,研究区南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东昆仑山的挤压作用,从南西向北东方向,推覆作用逐渐减弱,走滑作用逐渐增强;北部则主要受控于阿尔金山的挤压作用,总体表现为中推覆—中走滑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构造解析、盆-山耦合、地震剖面解释等认为,柴北缘西段隆起带与凹陷带分别受控于早、中侏罗世断陷,其中鄂博梁、冷湖构造带发育于早侏罗世"南断北超"的次级箕状断陷上.早侏罗世地层在背斜核部厚度的增大及基底由"凹"转"隆"的原因,是缘于箕状断陷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旋转变缓,而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发生构造反转的结果.鄂博梁构造带与冷湖构造带属于"凹"上"隆";而昆特依凹陷带与赛什腾凹陷带发育于中侏罗世"北断南超"的次级断陷上,其凹陷是缘于中侏罗世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后期的构造挤压体制下不能发生构造反转,因此,昆特依、赛什腾凹陷带属于"凹"上"凹".在挤压构造体制下,叠合盆地内是发育隆起带抑或是凹陷带,关键在于早期断陷盆地陡坡带高角度正断层能否发生构造反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