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7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液压支架联接头的使用工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受力进行理论计算。通过合理简化边界条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联接头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改善,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从技术上保证了液压支架与刮板输送机连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12.5 MVA矿热炉能耗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1台12.5MAV矿热炉由于三相短网(A、B、C)阻抗的差异,造成三相电极做功偏移,功率因数较低,单位电耗较高,通过改造短网、主变及装设无功补偿设备,达到了理想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3.
黄斑缺陷是铝塑复合板用铝板基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表面缺陷,黄斑缺陷不仅对铝板基的前处理和涂装造成不利影响,还影响铝塑复合板的使用寿命。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黄斑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斑缺陷的成因主要是退火工艺不合理和轧制油理化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通过优化退火工艺参数和使用性能优良的轧制油,消除了黄斑缺陷。  相似文献   
4.
以283bp的λDNA的再扩增PCR体系为测试体系,对树状大分子包裹的金纳米颗粒对PCR的作用进行研究,实验证明,包裹有不同浓度胶体金的树状大分子都能对PCR反应起到优化作用,而且随着胶体金浓度的增大,相应树状大分子的优化作用增强,最优浓度越来越低,结果表明,树状大分子包裹的金纳米颗粒的优化机制是胶体金的加入,使树状大分子的"硬度"增大,当树状大分子与PCR各组分相互作用时,由于其表面的有效反应基团增多,提高周围PCR各组分有效反应浓度,从而增强反应的效率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硅钡钙(SiBaCa)、硅铝铁(FeSiAI)合金的生产过程。河南奥鑫合金有限公司利用冶炼硅钡钙(Si—BaCa)和硅铝铁(FeSiAl)过程中收集的除尘灰(工业废弃物)研制生产蒸压砖,不仅使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铁合金除尘灰对环境二次污染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PLA)/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制备和成型加工方法对复合材料最终的性能影响极大,加工方法通过影响纤维分散性、长度、取向、加工中的热降解等方式影响复合材料最终性能。选择适当的制备和加工方法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关于PLA/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和加工方法的系统性介绍、分析未见报道。从热压、熔融挤出、混炼、溶液共混、静电纺丝等制备、加工方法着手,举例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PLA/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方案确定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检测等方法对球磨机齿轮轴齿面剥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齿轮轴齿面剥落的主要原因是磨机地基设计不符合要求,磨机超负荷运行造成齿轮轴发生过载和偏载,齿轮轴齿面硬度不均匀,齿面硬度偏低。  相似文献   
8.
对国外矿用磨机铸钢齿圈齿面进行磁粉检测分析,发现该磨机齿圈的很多齿面存在磁痕显示缺陷。挑选典型的缺陷位置,采用打磨处理、本体低倍组织分析、贴膜复型金相分析、硬度检测等一系列试验手段,判定了缺陷性质为铸态偏析和疏松。结合大型铸件凝固原理以及在齿圈生产加工中所发现的实际案例,初步分析了缺陷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侧链含有偶氮苯基的水溶性共聚物的光异构化对脂质体内包容物的光控释放的影响,设计合成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基偶氮苯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剥层和电解剥层相结合的剥层工艺,利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研究了支承辊锻件表面中频感应淬火后的残余应力沿横截面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80mm的45Cr4NiMoV钢支承辊表面中频感应淬火后表层为压应力,压应力层深约30mm,从表往里逐渐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拉应力峰值出现在距表面约60mm处,不在支承辊锻件的中心部位。通过对支承辊锻件表面感应淬火后残余应力沿横截面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生产特大型支承辊锻件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方案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