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振荡管内入射激波衰减及其对冷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膨胀比ε 2~6、振荡管长径比L/d 87~737、射流激励频率f 10~240 Hz范围内,探讨了振荡管内入射激波衰减规律及其对压力波制冷机内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激波相对强度Δpx/Δp0随着管长相对位置x/L增大而不断减小,入射激波衰减与管内气体黏性力和摩擦力作用、激波对管内气体增压增温作用以及与反射激波发生透射和反射作用有关;振荡管越短,管内入射激波相对强度降低越少,封闭端所产生的反射激波也越强,制冷机的最大制冷效率ηmax会逐渐降低;增大管长会降低压力波制冷机的制冷效率波动幅度,有利于改善压力波制冷机变工况性能。基于量纲分析和实验数据得到了入射激波相对强度衰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5.70%。  相似文献   
2.
在膨胀比ε=2~6、振荡管长径比L/d=87~737、射流激励频率f=10~240 Hz范围内,探讨了振荡管内入射激波衰减规律及其对压力波制冷机内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激波相对强度Δpx/Δp0随着管长相对位置x/L增大而不断减小,入射激波衰减与管内气体黏性力和摩擦力作用、激波对管内气体增压增温作用以及与反射激波发生透射和反射作用有关;振荡管越短,管内入射激波相对强度降低越少,封闭端所产生的反射激波也越强,制冷机的最大制冷效率ηmax会逐渐降低;增大管长会降低压力波制冷机的制冷效率波动幅度,有利于改善压力波制冷机变工况性能。基于量纲分析和实验数据得到了入射激波相对强度衰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5.70%。  相似文献   
3.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喷管型式、相对充气时间等气体分配器结构因素对压力波制冷机内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比ε在2.0~12.0的范围内,采用收缩型喷管形成的入射激波最强,缩放型喷管次之,匀直喷管最弱,因而采用收缩型喷管时的冷效应最强;最大制冷效率ηmax随相对充气时间τ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ε=4、振荡管长径比L/d=400、气体分配器喷射孔的相对深度为0.55的情况下,制冷机最佳相对充气时间约为0.06;相对充气时间τ<0.075时,振荡管的最佳激励频率fopt为制冷效率曲线第二波峰的频率,τ>0.075时则为制冷效率曲线第三波峰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商场建筑夏季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50%以上,鉴于空调能耗较高,对空调能耗进行预测有利于提升运行经济性.针对商场建筑空调系统非线性、多变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空调系统能耗预测模型.该方法将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湿度、日最低湿度、日平均风速和空调能耗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5.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复杂,研究新的能耗预测方法可简化预测过程,提高预测精度。首先对一栋高校建筑的能耗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去除信息冗余,消除输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把经过PCA提取的主成分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隐含层和输入层均采用tansig函数,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对权值和偏差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基于PCA-Elman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采用测试样本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实例表明,基于PCA-Elman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相对误差为5.49%,优于单一Elma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本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建筑能耗预测和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报警阈值设置。  相似文献   
6.
建筑业碳排放对福建省双碳目标实现影响重大。在福建省建筑业碳排放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Slope值方法对福建省2016~2021年建筑业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福州市的建筑业属于迅猛增长型,泉州市属于较快增长型。福建省建筑业碳排放区域间差异贡献均大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建筑业碳减排管理的差异化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海水源热泵尾排水对水体环境影响和国家相关温度环境影响标准;结合工程实例,对某海水源热泵系统尾排水进行温度影响模拟,提出温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温度扩散的因素,对海水源热泵工程决策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厦门市建筑业迅猛发展,建筑废弃物总量呈非线性增长。厦门市建筑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大多为露天堆放和填埋,各区建筑废弃物、余泥渣土消纳场接近饱和,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基于厦门市建筑废弃物现状调研的数据,分析了厦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用于厦门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