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6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三维成像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建造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相关质量却没有跟上,极大地影响了观者对博物馆空间游览的热情和期待。目前,虽然具有先见的博物馆已经将此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空间设计中为展陈添砖加瓦,但却并没有普及,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文章探讨如何正确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并提出了相关应用的原则,以上海豫园的VR敦煌展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的《“看见”圆明园》等为实例,希望能为博物馆空间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侗锦作为侗族人民高超的传统手工艺的体现,其艺术特色充分反映着侗族的民族特色。文章在符号学视角下,从符号学的语义、语用、语构等维度对侗锦进行分析,总结其构图符号、纹样符号、色彩符号,探索其符号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并进行单个家具设计与家具空间氛围营造的研究,旨在为家具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方式,对侗锦创新传承与保护进行思考,同时也为其他非遗文化的活化保护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的概括,是当下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近年来已在多地得到成功实践;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启示也可为三江地区侗族传统村落的乡村发展提供指导。三江县林溪镇高秀村作为第4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通过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现阶段发展方向的偏移导致其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亟待解决。该研究以“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为背景,根据村落现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村落发展需求,决定以乡村博物馆作为设计目标,整合其乡村环境,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乡村旅游,改善自身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为三江侗族地区其他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张勇  白洁  李晓宁  梁燕敏 《湖南包装》2023,(2):51-55+148
以2005—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为样本,基于Cite 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法等方法,总结当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助力侗族木构的保护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目前研究集中在其建造技艺、掌墨师和保护发展等方面。该领域研究学者多集中在全国各大高校,各研究团队内部联系紧密,团队之间却普遍缺乏合作。未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科学保护方式是该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侗族木构技艺数字化保护是当下及未来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黄智孟  杨泽  梁燕敏 《包装工程》2023,44(16):431-439
目的 为改善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景区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较差、无法营造地域文化特色的现状,对景区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方法 以Miryoku工程为理论基础,选取35个白裤瑶公共设施(作为研究样本)及32名受访者,使用评价构造法提取样本公共设施的魅力因素,再联合KJ法进行魅力语义的分类整理,制作评价构造图;根据评价构造进行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素分析和样本的魅力语义关联分析。通过数量化I类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体现魅力因素和公共设施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出设计项目偏相关系数、设计类目得分和决定系数,进而指导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了白裤瑶公共设施设计要素和游客感性意向之间的关联性,求出了用户偏好的设计要素权重,对景区公共设施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问卷调查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出的公共设施更能满足用户的偏好,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景区氛围、提高游客的认同感,此研究方法也可为类似的景区公共设施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现代彩妆包装设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苗族银饰在彩妆包装设计上的形式、功能、文化、情感等方面的优势,以纹样主题表达和锻制技艺科学技术价值为应用策略,探讨“苗装”彩盒彩妆包装设计案例。挖掘苗族银饰纹样的文化内涵和锻制技艺的科学价值,探索其在彩妆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有助于优化传统的包装形式,实现苗族银饰与彩妆包装的创新融合,彰显文化自信和“国潮”理念,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