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提出利用磨料水射流钻头解决在硬岩中钻孔速度慢的问题.通过磨料水射流钻头工作原理分析得出喷嘴结构制约了冲孔速度,是决定钻头破岩效率的关键因素.运用均匀设计法和Fluent数值模拟对影响冲孔速度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磨料水射流钻头喷嘴的最优结构参数和实验参数,得出了喷嘴结构参数与泵压和磨料浓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实验室岩石钻进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磨料水射流钻头硬岩钻进速度是原三翼钻头的5.6倍,是对照组1的1.25倍,是对照组2的1.18倍,表明在硬岩中钻进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化工过程能量集成理论,指出化工企业能量集成有效途径。并结合磷化工企业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和硫铁矿制酸企业硫酸装置余热利用实践取得能量优化和污染物减排效果,揭示了化工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路线,为化工企业解决用能瓶颈、制定化工过程系统能量集成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钻孔孔底凸台是限制钻头钻进速度的关键因素,为了消除凸台,提高钻进速度,提出利用磨料水射流钻头破碎硬岩.对原三翼钻头和磨料水射流钻头破岩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原三翼钻头硬岩钻进时破岩方式为磨削,磨料水射流钻头破岩方式为切削.实验室硬岩钻进实验表明:缩小前导钻头刀片间距的改良型钻头钻进速度是原三翼钻头的1.57倍,扭矩比原三翼钻头增大了11.3%,且磨损加剧;磨料水射流钻头钻进速度是原三翼钻头的3.72倍,扭矩比原三翼钻头减小34.0%,未见明显磨损.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磨料水射流钻头从根本上解决了硬岩钻进时速度慢,刀具磨损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11至18日,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李青云所长率领水利部行业专项"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一行7人,赴云南省开展农村小水电开发及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研究。此次调研先后走访了云南省水利厅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普洱市墨江县和景谷县水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色相角聚类的方法对图像像素进行排列,在此基础上提取图像色域边界,达到零误差快速提取图像色域边界。方法在设备无关色空间的球坐标系中,依据指定颜色属性值的顺序,依次由大到小排列图像中的像素,按照边界点特征提取图像的色域边界点,在上述排列图像像素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到设备"的色域映射。结果对于实验选用图像,提出的方案可零误差取出图像的边界点,计算平均时间仅需2.6 s,用CIE推荐的局部最大值色域边界描述法(SMGBD)计算图像边界点,平均误差大于3ΔEab*,平均计算时间大于1 min;在色相角聚类排列图像像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小色差法色域映射,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结论基于色相角聚类的图像色域边界点提取方法可以快速零误差提取图像边界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色域映射计算,去掉了冗余计算,提高了计算速度,对实现从图像到设备的色域映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建青  沈晓莹  田全慧  刘真 《包装工程》2016,37(23):159-164
目的研究环境光以及i Pad的亮度设置对i Pad颜色特性的影响。方法测量3种常规光照环境下,14个不同的设备亮度设置下i Pad屏幕上显示色块的绝对色度值,分析不同环境光下不同设备亮度设置下i Pad的色温、对比度、通道可加性、色品恒定性以及色域等颜色特性。结果当i Pad的设备亮度小于175 cd/m2时,环境光对色温、对比度、通道可加性、色品恒定性以及色域等颜色特性有较大影响;当i Pad的设备亮度大于175 cd/m2时,环境光对i Pad的显色性能的影响较小;相同环境下,设备亮度的变化对i Pad色域以及色温产生较大影响,对其他颜色特性影响较小,设备亮度较大时,暗调部分的颜色被压缩。结论在一般环境光下,当背光源亮度设置大于175 cd/m2范围时,i Pad的显色性能较好较稳定,但部分暗调颜色被压缩。  相似文献   
7.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针对湖北省磷石膏排放量及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基本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湖北省磷石膏利用途径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量化分析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的潜力,提出湖北省磷石膏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为湖北省磷石膏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