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绣挽作为清代女性服饰的主要装饰配件载体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通过苏绣绣挽可以进一步理解整个 清代衣饰轨制背后的服饰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中国丝绸博物馆、江南大学民族传习馆和苏州大学博物馆展 出的绣挽藏品,并结合运用实物图像分析学,归纳总结清代绣挽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类比分析苏绣绣挽的 针法类型特点及应运规则,梳理清代服饰中绣挽的苏绣针法、丝线工艺、色彩、绣地和构图题材等独特的表达 形式。研究表明:清代苏绣服饰中绣挽的款式衍变与当时的思想和文化息息相关,其袖制构思和刺绣缝制等是 实用与审美的双重表现,形、色、艺极具江南特色,更表达了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的风俗习惯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涂雨潇  李正 《丝绸》2024,(4):18-26
战国时期马山楚墓出土的“田猎纹绦”织物图像开创了将人物、动物和场景并置于同一画面中的先河,文章以全新的图像学视角完善战国时期服饰与质料系统。通过图像学和叙事学等研究方法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田猎纹绦”实物资料及图像逐层递进剖析,立足于“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和“图像学解释”的图像学视角去还原田猎角色的形象构建,提出田猎图像的叙事特征,并挖掘出田猎活动风靡的发展缘由。研究表明:通过图像学知识分解并深挖“田猎纹绦”存在着图像叙事的直观性、象征性和共时性等特征,感受角色赋予的运动精神,总结了军事、祭祀、农业和娱乐等因素是构成战国时期田猎活动盛行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涂雨潇  李正 《包装工程》2023,44(20):336-345
目的 梳理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资料和实物,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方法 以苏州大学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挽袖藏品实物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图像分析法,对寿纹饰元素中的寿字纹饰和寿意纹饰分别进行论证,剖析其中的造型形式、构建方式,探讨寿纹饰元素所隐喻的文化内涵。结论 清代挽袖中的寿纹饰元素从根本上是人们借物抒情的设计载体,是集吉祥纹样与文化为一体的装饰符号产物,有助于寿文化的传播。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构建方式趣味多元,巧妙地将纹样的形式、内容,以及文化融合于其中。挽袖中的寿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人伦亲情的一种表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践行当今崇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