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高速铣削的刀具磨损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涂层(Ti CN,Ti Al N)与无涂层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立铣刀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了刀具后刀面磨损带扩展及刀具磨损规律,并探讨了切削力、毛刺随着刀具磨损的变化趋势,观察了刀具的微观磨损形貌,分析了刀具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无涂层刀具的后刀面磨损量及切削力最大,毛刺扩展严重,后刀面主要发生磨粒磨损,由于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对切削刃的弱化作用,主切削刃发生了微崩刃;Ti CN涂层刀具后刀面主要发生磨粒磨损,并伴随有黏着磨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失效形式为剥落和微崩刃;Ti Al N涂层刀具的后刀面磨损量及切削力最小,毛刺扩展缓慢,更适合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其后刀面主要发生了磨粒磨损,其失效形式为剥落。  相似文献   
2.
以某厂LD20-23.05A3D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与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桥式起重机主梁的静挠度;结果表明,实测值与仿真结果均小于起重机安全标准,而且两者误差较小,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通过模拟起升额定载荷以及起升1.25倍额定载荷,对主梁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起重机主梁的最大Mises等效应力值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不会发生永久性变形。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寻找主梁的结构的薄弱点,并通过适当增加工字钢和加强钢板的厚度,达到提高起重机刚度、改善局部受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细微碳化钨晶粒麻花钻YG6对双向编织黑色芳纶纤维复合材料(AFRP)进行高速钻削试验研究。综合考虑钻头螺旋角β、顶尖角θ、主轴转速n、每齿进给量f对钻削轴向力Fz的影响,设计了正交试验表L27(3~(13))。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建立钻削轴向力的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迭代运算最终得到轴向力模型。最后对轴向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钻削轴向力误差最大值小于7. 86%。本文为芳纶纤维复合材料高速钻削加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转速条件下芳纶纤维复合材料(AFRP)钻削过程中刀具的摩擦学行为。方法 采用TiAlN涂层超细微碳化钨晶粒麻花钻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钻削试验。首先,研究整个寿命阶段刀具后刀面磨损规律。其次,观察分析刀具磨损处的微观形貌,深入研究刀具的失效形式与磨损机理。结果 刀具磨损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初期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各阶段磨损速率各不相同,稳定磨损阶段最小,急剧磨损阶段最大。涂层刀具的失效形式为涂层与基体材料剥落以及后刀面磨损,磨粒磨损为主要的磨损形式,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粘结磨损和氧化磨损,使后刀面形成诸多凹坑和划痕。结论 丰富了复合材料高速钻削中的刀具磨损机理,并为钻削刀具的选用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精密加工极易产生毛刺等缺陷,选用新型四刃粗精交错刃结构的立铣刀和常规硬质合金立铣刀,在相同条件下对纤维方向角为45°、90°、135°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铣削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毛刺因子、铣削轴向力、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及毛刺抑制机制得出:新型粗精交错立铣刀与常规硬质合金立铣刀加工相比,工件侧表面的毛刺长度及数量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各纤维方向角铣削力Fz平均值依次下降20.93%、17.74%和5.78%;纤维方向角θ为45°和90°时面粗糙度较好满足加工要求,而纤维方向角135°的表面粗糙度均急剧增加超出合格标准。总体而言,新型粗精交错立铣刀切削能有效抑制毛刺的生成,且保证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发生剧变,因此更适合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速铣削加工。  相似文献   
7.
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FRP)因其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磨以及良好的抗冲击性等优越性能,在航空、航天、防弹护甲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材料本身的层间结构特性导致在钻削加工中出现撕裂起毛、分层、烧焦、粘刀等诸多缺陷,限制了材料的应用及推广。从AFRP的材料力学性能、钻削力、钻削温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等方面阐述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钻削加工性能。另外,对芳纶纤维钻削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和钻削刀具磨损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归纳了优化钻削加工质量的一些方法,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高精密铍铜件表面的加工要求,研究刀具表面黏附过程对切削系统和已加工表面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通过建立二自由度切削颤振系统,结合工件材料特性、黏结过程和断续切削过程,采用单因素高速铣削实验方法,解析刀具损伤、切削颤振和已加工表面的内在联系,并通过电镜扫描和白光干涉对刀具表面和已加工表面进行对比分析。切削速度和黏附程度的差异性,极大地影响了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导致已加工表面缺陷的产生。不同黏附环境往往导致了不同的切削状态,尤其是高黏附率环境下的刀具表面黏附有利于维持切削刃形态和减缓加工颤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并对复方多靶导向做出药效学阐释.方法:构建HLJD化学成分分子数据库,综合应用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索等方法,探讨其与炎症靶点COX-2、IKK-2、PDE-4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阐明HLJD抗炎作用机制.结果:HLJD中共有28个化学成分分子与2个以上靶点存在作用效应,其中2个化学成分分子对3个靶点均有作用效应.结论:HLJD不仅存在多成分多靶导向效应,而一些单分子存在多靶导向效应,本实验为复方HLJD抗炎作用的药效学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