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8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非常差,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相分离现象,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接枝有机高分子,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有效地改善HA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文中综述了最近几年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相关研究,着重对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研究者提供OSCs制造技术相关的全面见解和最新进展,分析现有的技术瓶颈和无法解决的规模效率损失,以获得可扩展和可打印的大面积光伏组件。方法 从功能层材料的选择、印刷工艺研究现状和大面积效率损失等方面展开综述,重点阐述柔性高效大面积有机光伏器件印刷制备的技术难题。结论 文中将进一步推动可印刷有机半导体材料在下一代清洁能源中的集成应用,并在可穿戴电子、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含对苯二甲酸双(对甲氧基苯)酯液晶基元聚噻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合成单体噻吩取代对苯二甲酸双(对甲氧基苯)酯入手,以FeCl3为催化剂,CHCl3为溶剂,合成了一种新型以聚噻吩为共轭主链的共轭聚合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IR)等方法表征了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POM)、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PL)研究了聚合物液晶性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无规聚合物.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单体具有向列型液晶态纹影织构,而由于大体积刚性侧基破坏了聚合物的液晶性,聚合物分解温度之前未观察到该聚合物有明显的双折射现象.  相似文献   
4.
LED封装用乙烯基硅油的制备与固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四单体和封端剂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制备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乙烯基硅油,并与含氢硅油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硅橡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结果表明,封端剂和环四单体的含量与种类对乙烯基硅油的黏度有较大影响,组分配比相同时,含乙烯基的封端剂与环体均生成黏度较小的硅油。端基含乙烯基而分子链内不含乙烯基的硅油与含氢硅油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最好,且黏度越大,力学性能越好。硅油固化后的样条在光波波长大于400nm时透光率大于90%,可望用于大功率LED的封装。  相似文献   
5.
付长清  陈樟  刘海波  陈义旺  申亮 《涂料工业》2012,42(3):20-23,28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烯丙基/环氧基物质的量比的水性混杂乳液,将此混杂乳液与巯基封端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复合可制得含烯丙基/环氧基/巯基三种活性基团的水性混杂涂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RAFT乳液和固化膜的结构及混杂涂料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并研究了固化膜的性能。研究表明可通过RAFT乳液聚合制得具有预想结构的聚合物乳液,不同的固化条件对固化膜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光/热双重固化的条件下,通过巯基点击反应制备的涂膜铅笔硬度为6H,耐甲乙酮的擦拭次数为1 000次,凝胶量为83.96%,耐冲击性>50 cm。  相似文献   
6.
付长清  陈樟  刘海波  陈义旺  申亮 《涂料工业》2012,42(5):28-31,40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乳液聚合方法,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P-AMA)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RAFT乳液,并将2种乳液按比例与巯基封端的聚氨酯水分散体(PU-SH)混合成膜,得到具有最佳涂膜性能的杂化涂料配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乳液及涂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涂膜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性杂化体系中的巯基与烯丙基在紫外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巯基-烯丙基点击反应,与环氧基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了环氧开环反应。杂化涂料在经光/热双重固化后涂膜的吸水率为30%、凝胶量为99%、耐溶剂(丁酮)擦试为330次、铅笔硬度为5H、耐冲击性为50 cm。  相似文献   
7.
有机酸催化合成MQ硅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浓硫酸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和封端剂为原料,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含甲基和乙烯基的MQ硅树脂。考察了原料配比、水解反应时间和温度、水的用量等因素对硅树脂的产率与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与浓硫酸的催化效果类似,均能得到性能较稳定的MQ硅树脂。原料的配比、水解反应时间和温度、水的用量等因素对MQ硅树脂的产率和分子量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改变封端剂的种类和含量,可得到乙烯基含量不同的MQ硅树脂。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表面接枝丙烯酸甲酯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聚氨酯(PU)的表面进行除油、除污等预处理,然后表面经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活化,在表层形成未反应的自由异氰酸酯基团(NCO).再通过2-溴乙醇与表面自由的异氰酸酯基团反应,在表层形成溴原子端基.该原子在催化剂氯化亚铜(CuCl)和配体2,2-联二吡啶(Bpy)的存在下,将丙烯酸甲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接枝到PU表面.动力学研究揭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率与反应时间成线性关系:表明表面链增长反应为可控活性聚合.使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分析每一步处理后的PU膜片.  相似文献   
9.
相比硅太阳能电池,无机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兼备有机/无机杂化的优点,而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文中对目前该种太阳能电池光敏层的各种微观形貌、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无机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光敏层的三种制备方法,即物理共混法、化学键合式共混法和原位法.同时着重关注了无机纳米晶/共轭...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β-酮萘胺)镍(Ⅱ)、B(C6F5)3及AlEt3三元催化体系催化降冰片烯(NB)及5-降冰片烯-2-甲醇(NB-CH2OH)的加成聚合,合成聚(降冰片烯-co-降冰片烯基甲醇)(PNB-OH).通过PNB-OH与2-溴-异丁酰溴反应合成Br-PNB,以引发与对苯乙烯磺酸钠(SSA)或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磺酸钾(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