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1.
王焱  单欣欣  姜伟  刘洋 《压电与声光》2012,34(3):452-455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一旦某个节点损坏或者被窃取,那么将可能影响整个网络并在网络中传递错误信息。该文针对区域监控网络中单跳网络损坏节点的检测问题,以图论分析为基础,采用特别的网络模型对无线传感网络加以描述,以基站产生虚拟报警机制和特殊报警源求因算法来定位损坏节点,以网络覆盖性能和损坏节点检测率作为算法性能评估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二分图的损坏节点识别算法能很好地检测并剔除损坏节点,从而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电力传输系统中常常会发生高压电接点过热而造成的停电火灾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将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到高压电接点的温度监测系统中,当高压电接点温度过高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针对无线传感网络的能量限制问题,采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对网络中无线温度传感器节点进行能量上的优化,使整个无限传感网络能量的消耗趋于最优。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有更好的寻优效果,克服了局部最优的误区,保证了电力传输过程中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能量优化。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网络中移动节点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焱  单欣欣  姜伟 《传感技术学报》2011,24(9):1326-1330
现有的定位方式因为需要建立网络模型和能量消耗不平均的现象,故不适用于有少量节点随机移动的无线传感网络.针对此类无线传感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问题,在分析了定位的计算复杂度和能量损耗的前提下,提出了分簇定位算法,在簇的范围内对发生移动的节点采用接收信号强度测距(RSSI)与质心定位相结合(CLA)的方法进行定位.分析与仿真结...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及目标控制问题,贯穿着整个建设工程的效益,因此,一个项目的完成必须要保证工程造价工作的质量。对于工程造价的目标控制是整个建筑完成的最终结果,所以,须要做好每一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对应措施,才可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耦合算法的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华  姜伟  单欣欣 《煤炭学报》2012,37(4):654-658
针对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系统的时变性、非线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了混沌免疫粒子群算法(CIPSO)与Elman神经网络的耦合算法(CIPSO-ENN)用于非线性动态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算法通过实时的对其权值、阈值寻优,建立了基于CIPSO 和ENN 的耦合算法的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系统模型,并利用矿井监测到的各项历史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其他预测模型其辨识收敛速度、预测精度和鲁棒性等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将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优化设计中,根据森林的实际环境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适应度函数和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策略.当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够准确及时的发出警报,并发出位置信息.针对遗传算法容易进入局部最优解的误区,把模拟退火算子加入遗传算法,同时基于以往的交叉概率和遗传概率的选取不当给寻优结果带来...  相似文献   
7.
付华  姜伟  单欣欣 《压电与声光》2012,34(2):318-321
煤矿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中最危险的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所以瓦斯灾害的预测很重要。该文针对以往的瓦斯预测法无法解决多维灾害问题,提出了多维瓦斯预测模型和自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形成一种新的自适应预测方法,对多维灾害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自回归神经网络预测精度高,自适应性强,可对瓦斯灾害趋势做出很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新业态新工科背景下,探讨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阶段性、专业性、学科性,将六大核心素养进行细化和整合,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理念,促进教育同向发力,构建高职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素养培养新模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以工匠精神和强化心理、体育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以创新创业和实践育人深化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努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工科”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