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时岳  喻纯  史元春 《软件学报》2013,24(8):1898-1908
移动设备计算能力和传感能力的发展,使其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基于情境信息的服务.移动设备的佩戴位置作为一种重要的情境信息,影响着其他用户活动的识别效果和移动应用的自适应功能.分析得出当移动设备在不同身体部位佩戴时,旋转变化模式不同.提出了一种识别设备随身佩戴位置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加速计与陀螺仪两种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出旋转半径、角速度幅度和重力加速度并提取特征.在分类时,使用随机森林作为分类器,并与使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案进行了对比.为了检验其效果,在包含3种佩戴位置和13种用户活动种类的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达到平均95.39%的交叉验证准确率;同时表明,在满足旋转占主要成分和重力加速度方向稳定的前提下,使用旋转变化信息和集成分类器有助于提高分类效果.与之前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对佩戴位置进行区分,并对新用户与新活动类型情况下的位置识别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人机交互旨在利用语音、图像、文本、眼动和触觉等多模态信息进行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在生理心理评估、办公教育、军事仿真和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多模态人机交互的发展现状和新兴方向,深入梳理了大数据可视化交互、基于声场感知的交互、混合现实实物交互、可穿戴交互和人机对话交互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本文认为拓展新的交互方式、设计高效的各模态交互组合、构建小型化交互设备、跨设备分布式交互、提升开放环境下交互算法的鲁棒性等是多模态人机交互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喻纯  史元春 《软件学报》2012,23(9):2522-2532
提高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输入效率,是人机交互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已有的研究包括点击增强技术和自适应界面技术,前者改变光标的控制方式或呈现方式,后者改变界面上控件的位置布局,但两种技术都存在不足.通过分析界面操作,提出了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效率的评价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人机交互效率优化技术:自适应光标.它以自适应的方式,有选择地对界面上用户可能访问的控件通过点击增强技术支持,实现快速访问.该方法既解决了以往的自适应界面技术因频繁调整控件布局而给用户带来额外认知成本的问题,也克服了点击增强技术仅适用于稀疏控件布局的限制.为了检验其可用性,在控件较多的Visual Studio上实现了自适应光标技术.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自适应光标技术可以将获取目标的时间缩短27.7%,显著提高了图形用户界面的输入效率.  相似文献   
4.
秦永强  喻纯  史元春 《电子学报》2009,37(Z1):75-78
 本文提出采用结构光源充分表达用户手部运动的想法,设计了结构光源和识别软件,从光点序列中提取出光点运动轨迹和用户手势的旋转信息,搜索光点位置序列的平坦区段锁定目标位置,将旋转手势解释成交互原语以扩充激光笔的交互语义.最后的性能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光源在丰富交互语义和加速目标选择方面都有着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6.
面向虚实融合的人机交互涉及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旨在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同时响应人类认知与情感的需求,在办公教育、机器人和虚拟/增强现实设备中都有广泛应用。本文从人机交互涉及感知计算、人与机器人交互及协同、个性化人机对话和数据可视化等4个维度系统阐述面向虚实融合人机交互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兼具可迁移与个性化的感知计算、具备用户行为深度理解的人机协同、用户自适应的对话系统等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培恺  喻纯  史元春 《软件学报》2019,30(10):2942-2953
在多屏幕环境中,实现跨屏幕内容分享的现有技术忽视了对空中手势的利用.为验证空中手势,实现并部署了一套跨屏幕界面共享系统,支持使用空中手势完成屏幕间界面内容的实时分享.根据一项让用户设计手势的调研,实现了"抓-拖拽"和"抓-拉-放"两种空中手势.通过对两种手势进行用户实验发现:用空中手势完成跨屏幕内容分享是新颖、有用、易于掌握的.总体上,"抓-拖拽"手势用户感受更好,但"抓-拉-放"手势对于复杂情景的通用性更好;前者更适合近屏场景,推荐在屏幕相邻且间距不大、操作距离近时使用;后者更适合远屏场景,推荐在目标屏幕间有间隔屏幕或相距较远时使用.因此,将两种手势相结合使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