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轻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1.
精确的光伏发电短期预测在微电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BiGRU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其核心思想是通过CNN提取光伏数据的空间特征,把CNN提取的这些空间特征送入到BiGRU神经网络中,利用BiGRU模型捕捉光伏时序数据集的双向信息流,学习光伏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引入Attention机制为CNN-BiGRU的隐藏层输出赋予权重,减少因时序过长造成的信息丢失,并且突出强相关特征的影响,减少弱相关特征的影响。在美国俄勒冈州本德市公开数据集上做了验证,并与BP神经网络、GRU、BiGRU、基于Attention机制的BiLSTM以及基于Attention机制的BiGRU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新疆主栽辣椒品种的品质差异,并进行干椒样品间的品质综合评价。方法 本研究对25 种新疆主栽辣椒的表型特征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针对品质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供试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品种辣椒品质指标之间差异明显,不同品种辣椒制干适性存在区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可选取4 个主成分代表25 种辣椒的12 个品质指标,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2.275%,较全面地表达辣椒品质的综合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分为4 类,与样品的谱系关系基本一致。在25 种样品中筛选出综合排名较高的品种为“线椒10号”“长线1号”、“聚源5号”,制干后营养品质较高且色泽较好。同时高得分品种的品质进行分析,可将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ASTA色度及蛋白质含量作为干制辣椒品质分析的重要指标。结论 该研究为辣椒干制加工适宜性原料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辣椒加工制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重要的有益菌群,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和预防疾病等诸多功能。最新研究表明其在肿瘤治疗中亦有应用前景。传统肿瘤治疗方法会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业已投入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可通过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和清除。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又可缓解免疫检查点疗法引起的副作用。同时,双歧杆菌在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中可作为载体将药物运输到实体瘤内部并发挥治疗作用。文章在介绍双歧杆菌对机体主要作用的基础上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维持电网稳定, 各种负荷预测方法层出不穷, 但由于算法泛化能力、模型复杂度等自身特点不同, 使其对于负荷预测的适用性存在差异. 本文讨论了近5年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实验数据集、数据预处理、预测算法、优化模型以及评估方法等多个维度对当前电力负荷预测研究现状进行整体概述, 同时总结各种预测算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 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 以期为未来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加工专用的辣椒品种,以新疆主栽的12个干椒品种为材料,比较各品种间品质指标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2份辣椒资源进行品质综合评价和加工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间各项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裕红113号的单果重(6.166 g)最大,长线1号的果形指数(14.322)最大,可溶性还原糖含量(354.311 mg/g)最高,大叶朝天椒的可食率(96.973%)最高。通过比较色差、粗脂肪、辣椒素等16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发现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高达76.104%。12份辣椒的平均隶属度相差0.203,表明品种间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369%,得到品质较优的品种有红素三号、长线1号、红安6号、聚源5号、红龙23号。经R型聚类筛选出辣椒品质的核心指标为单果重、辣椒红素、脂肪、维生素C含量、a*,经Q型聚类将12种辣椒聚为4类。经综合分析发现:线椒适宜做发酵辣椒酱、辣椒丝和油辣椒的原料;朝天椒适宜提取辣椒碱,也可作为制粉、辣椒油等调味料的原料;板椒适宜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红素三号是12份辣椒中品质最优、最适宜制干的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