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3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了探究掺聚丙烯纤维充填体在受载状态下的损伤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对掺不同质量含量的聚丙烯纤维充填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掺不同纤维含量充填体优化后的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向充填体添加聚丙烯纤维能够有效的提高充填体的力学性能,当纤维含量达到0.6%时,纤维增强充填体的效果最好;对现有的掺纤维充填体损伤本构理论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优化后掺聚丙烯纤维充填体理论曲线,并将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和文献曲线进行对比验证,发现优化后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度更高;构建了损伤与应变能之间的关系,损伤-应变能关系曲线能更好描述掺不同纤维含量充填体的损伤特性,发现纤维增强充填体力学特性的主要机理,即纤维不仅增强了充填体储存应变能的能力,还增大了充填体峰后储能的能力。试验结果对科学指导井下矿体安全开采及充填体灾害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钢纤维(SF)与聚丙烯纤维(PF)混杂后对尾砂胶结充填体静态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含混杂纤维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微观测试。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掺入对充填体破坏模式有显著影响,无纤维充填体(CTB)最终以单斜面剪切破坏为主,呈明显的脆性破坏,而掺混杂纤维充填体(SP-FRB)因内部纤维的桥连和阻滞效应,最终破坏以较多的微小次生裂纹为主,试件整体裂而不断,表现出明显的延性变形;混杂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但纤维含量存在最佳值;CTB及SP-FRB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存在孔隙压密、线弹性变形、塑性屈服和破坏后四个阶段;微观测试结果表明,充填体内部初始孔隙的数量和大小是其破坏失稳的重要因素,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能够在充填体内保持较高完整性,并分别通过与基体间的黏结力和自身疲劳断裂阻滞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摘 要:利用金相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研究了2055铝锂合金的均匀化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适宜的均匀化处理制度为470℃/8h 530~535℃/22~24h。铸态合金树枝晶结构明显,由于Cu元素在晶界的大量偏析,形成了含少量Mg,Zn,Ag,Fe,Mn元素的AlCu相和Al2Cu 相的共晶相以及AlCuFeMn第二相粒子。铸态合金的过烧温度为522.7℃。一级均匀化过程中,主要是含Cu,Zn,Mg,Ag等元素的低熔点共晶相先行溶解;二级均匀化时主要是Al2Cu相回溶至基体,残余第二相的粒长在15μm左右,主要是含Cu,Fe和Mn元素的难溶相。第二级均匀化制度与均匀化动力学曲线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氧化铝工业发展,造成赤泥大量堆积,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实验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通过氢气预还原,再配碳二次还原,最后磁选,探究还原过程中氢气流速、还原温度、配碳量、保温时间等因素对还原铁粉回收率和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泥与碳酸钠质量比为100:5,氢气流速2600mL/min,温度1000℃,焙烧时间120min,碳粉与一次还原后的赤泥质量比为1:5的条件下,得到品位为93.19%,回收率为79.53%的还原铁粉,所得产品可直接用于粉末冶金领域及钛白粉行业。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组织特征对GH4720Li合金高温拉伸和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B(局部混晶+一次γ′相)的650℃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组织A(均匀细晶+一次γ′相)相比有所降低;随着混晶程度的提高,组织C(完全混晶+一次γ′相)的抗拉强度迅速下降,但组织C的抗拉强度远高于粗晶组织D(粗晶+无一次γ′相)。不同持久试验条件下,合金的高温变形机制不同:730℃/530MPa条件下,组织A和组织D持久寿命相当,但从组织B和组织C可以看出持久寿命随混晶所占百分比的增加而提高,高温低应力下的变形机制主要为晶界粘滞滑动;680℃/830 MPa条件下主要变形机制是晶内位错滑移,组织A和组织B的持久性能较好,持久寿命随着粗晶所占百分比的增加而降低,同时晶界滑移同样产生一定作用,使得以粗晶为主的混晶组织持久寿命的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6.
张龙  王飞娟  潘家荣  朱诚 《红外》2012,33(3):44-48
为了鉴别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茶叶,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识别模型。先对原始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NormalVariant,SNV)预处理,然后分别采用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和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Radia l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三种模型对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茶叶进行预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通过网格搜索和完全交叉验证得到优化。经优化后,惩罚系数(y)和核函数参数(б2。)分别为229.1和124.9;RBFNN最佳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为27个。通过比较可知,LSSVM的预测性能最好,其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V)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和1,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关系数(R2)也分别为0和1,分辨正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对离子交换法生产碳酸钾时采用的蒸发技术进行探讨,对三效顺流蒸发工艺与三效逆流蒸发工艺进行了比较;对蒸发器的型式的选择进行了论述。建议在生产中采用三效顺流流程;在该流程中宜选用“L”型蒸发器和降膜蒸发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