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49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1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47篇
水利工程   639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坪河水电站坝址河谷呈"V"形,宽高比约1. 8,具备修筑高拱坝的地形条件,但坝址两岸尤其是右岸谷坡在进入弱风化下限或微风化岩体后,出现范围较大的深层风化岩体。通过分析深层风化岩体对拱坝和面板堆石坝2种坝型坝基变形、坝肩及边坡稳定的不同影响表明,坝址区地质条件对修建拱坝的适宜性较差,工程处理费用高,可实施性及实施效果有待论证;面板堆石坝虽然施工条件较差,但对地基要求低,对地质条件适宜性较好,工程处理难度较小,为可选坝型。  相似文献   
2.
何志勇  杨尚文 《水电站设计》2006,22(3):23-24,34
为了保证金沙江通航河段在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间客货运输的畅通,本文提出了临时船闸通航方案和不设临时船闸的公路驳运方案,并对两种方案在通航条件、工程进度和投资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论证了选择不设临时船闸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开挖坡高达435m,坡面面积达27万m^2,为典型的反倾向层状结构岩质高边坡。为了确保进水口坝段的稳定,必须保持边坡岩体有足够的稳定性,通过采取边坡轮廓设计,防渗、排水设计,加固支护设计及施工控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边坡稳定。文章简要论述了边坡设计的原则、标准、高边坡轮廓设计、防渗排水系统、加固支护措施、施工控制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防洪(库容)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长江灾害洪水特征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全沙江水库的防洪库客、防洪目标、防洪特点和调度原则,并对防洪库容的作用进行了估算和分析。从多方面比较了虎跳峡高坝方案与低坝方案,结果表明:高坝方案的效益明显高于低坝方案,而两者所需付出的代价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母线存电动力的激振下,会产生振动和发出噪声。本义丰要论述各种载流母线,如敞露母线、离相封闭母线振动的基本规律,主频率及主频率响应。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原有的乌江渡水电站水工建筑物和发电设备以及扩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加快扩建工程施工进度,本扩建工程施工中对关键部位开挖所产生的爆破震动影响实施全面而有效的实时爆破监控,并根据监控成果的研究指导开挖爆破作业,以确定符合实际的安全爆破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7.
向家坝水电站为装机6000MW的巨型电站,其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总体布置,选用两期导流,一期先围左岸,二期围右岸的施工程序。一期由右侧的主河床泄流、通航及漂木,二期由导流底孔和缺口泄流,临时船闸通航,散漂木材在坝址上游收漂后陆路转运。大坝混凝土采用塔带机配缆机浇筑。电站第一批机组发电工期为7年,总工期为9年6个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地下厂房岩锚梁裂缝成因,提出完善温控设计、采用后期强度、提高粉煤灰掺量等建议,以减少开裂。  相似文献   
9.
龙滩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最大坡高达420m,为保证高边坡的稳定,采用预应力锚索技术。预应力锚索的加固作用非常明显,不仅为边坡的稳定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手段,而且为按期截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冯树荣  肖峰 《水力发电》2007,33(4):18-19,61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量巨大,最大坝高初期建设时为192m,最终为216.5m,技术难度大。设计中针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特点,从枢纽布置、坝体结构、混凝土配合比、温控、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有特色的设计方案,实现了碾压混凝土连续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