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6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74篇
化学工业   216篇
金属工艺   120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7篇
轻工业   1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0篇
冶金工业   65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晶垂直取向膜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近几年来液晶垂直取向材料领域的发展。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垂直取向技术分别给予了关注,同时初步探讨了其各自的取向机理,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几年可能获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偏钛酸、硫酸锌、氨水为主要原料,用直接沉淀法并进行热处理得到钛酸锌粉体,并用XRD对产物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的锌钛比对钛酸锌(ZnO-TiO2)体系的成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聚苯乙烯的交互损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聚苯乙烯的损伤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聚苯乙烯存在疲劳和蠕变的交互损伤,其断裂寿命比纯疲劳或纯蠕变的断裂寿命低;断裂机制是疲劳循环载荷松动和活化了分子链或链段,从而促进蠕变运动和断裂,并且,疲劳/蠕变的交互损伤程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康明  廖其龙  尹光福  孙蓉 《材料导报》2006,20(Z1):169-171
将汉白玉废料通过高温煅烧分解得到氧化钙,再用氯化铵循环液溶解氧化钙制得碱性氯化钙溶液,除去其中的Mg、Fe等杂质得到氯化钙精制溶液,利用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碳酸钙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激光粒度分析仪、白度仪对碳酸钙产品的晶相组成、形貌、粒度分布、白度及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所得产品为纯度达98.5%以上、白度达97%以上、平均粒度为80nm左右的球形纳米级碳酸钙.并对碳化反应速率及合成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中循环使用NH4Cl,氨的排放量小,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混合稀土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制备出前驱体,用DTA-TG分析前驱体的热分解温度,然后将前驱物热分解2.5h,得到二氧化铈粉体,用XRD、SEM和T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获得了平均粒径在小于100nm、分布均匀的纳米CeO3。  相似文献   
6.
采用沉淀法,以水溶液为反应体系,无机物(硫酸氧钛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模板剂,制备出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优选出最佳工艺。采用比表面仪、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场发射透射电镜等仪器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比表面积为121 m2·g-1,晶粒尺寸为12 nm,介孔平均孔径为10 nm,粉体粒径<100 nm等特征的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相似文献   
7.
在金属板带的轧制中,不同品种和宽度的板带需要不同的轧辊原始凸度。在实际工程中,靠人为摸索和经验积累来估计凸度,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误差大。通过数学推导建立起适合不同品种、不同宽度的板带轧制的轧辊原始凸度抛物线曲线预测模型;经过优化和实际应用,采用正弦曲线来预测轧辊原始凸度可以明显减轻二肋浪,提高板带平直度。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低温(200℃)和高温(270℃)下制备了聚碳酸酯/聚乙烯(PC/PE)共混物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通过扫描电镜对PC相不同部位的形态观察,发现分散相PC的形变和分布受成型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在低温成型时,分散相PC从表层到气道都有变形,而在高温成型时,分散相PC在气道部位几乎没有变形。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度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共混物形态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9.
PBT/PC/E-MA-GMA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亚微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三元共聚物与聚碳酸酯(PC)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PBT)/m(PC)为50:50,三元共混体系在w(E-MA-GMA)为10%时,缺口冲击强度达93 kJ/m2,同时拉伸强度达到54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E- MA-GMA作为柔性界面层,起到反应性增容作用,使PC分散相的相畴尺寸变小。PC相特有的相形态以及柔性界面层的存在是三元共混体系强韧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PS在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应变与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疲劳/蠕变曲线与纯蠕变曲线十分相似。加载时间周期越短和疲劳载荷变化越频繁。结束普弹应变阶段应变越小,进入延迟弹性变形的平台应变阶段越早。在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聚苯乙烯存在疲劳和蠕变的交互损伤,其断裂寿命比纯疲劳或纯蠕变的断裂寿命低。断裂寿命减小,疲劳/蠕变的交互损伤程度与温度密切相关,PS在较低温度的疲劳/蠕变交互损伤作用大于较高温度的交互损伤作用。随温度升高,疲劳/蠕变断裂寿命下降是疲劳和蠕变各自的单独损伤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