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3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交实验法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原料50 g,分离室Ⅰ温度35℃、压力7 MPa;分离室Ⅱ温度35℃、压力与储罐平衡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用量为3 mL/g原料,CO2流量35 L/h,提取5次,前2次用无水乙醇、后3次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做夹带剂。在此条件下1 g香椿叶中提取的总黄酮质量为8.8369 mg,总萃取率为51.06%,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的清除2,2-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基(DPPH)自由基的IC50为5.080 g.g-1。  相似文献   
2.
以具有宽过冷液相区成分的Fe-Al-Ga-P-B-(C)-Si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u、Nb元素及其加入量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加入量超过2%(原子百分比)时,合金中有晶化相析出,而低于2%时则表现为完全的非晶态。与不加铜的非晶合金相比,含铜非晶态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瓦和晶化温度瓦均向高温区移动,过冷液相区△Tx减小,表明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下降。在非晶合金形成方面.Nb也有类似的效果。含铌0、5%合金的过冷液相区△Tx大于不含铌元素的合金,表明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纳米结构金属的变形机制进行了讨论.位错导致的塑性变形以及相变导致的不均匀应变,均可加宽X射线衍射峰.而在对冷轧变形后纳米金属晶体镍和钴的实验中,发现衍射峰不是变宽而是变窄.这个实验结果可以通过空位、空位群的产生和运动来解释.提出的空位变形机制可以初步解释金属纳米晶体的其它实验现象,但是对于晶体结构等因素以及面心立方纳米金属变形后品粒长大过程巾所伴随的变形机制的变化等问题,还需要通过更仔细充分的试验以及理论上的深入考虑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多晶金属材料的强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符合H-P关系,然而,对于纳米金属材料,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强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不符合H-P关系.这与纳米材料晶界(包括三叉晶界、四方晶界或晶隅)所占的体积分数有很大关系.对此,通过几种修正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某高拱坝正常荷载至极限承载力的超载过程,通过对超载过程中单元应变能变化规律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结构超载初期,单元应变能增长较快;单元应变能变化率较大的单元,在单元百分率所占比例较高,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单元应变能增长变缓;当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应变能变化率较小的单元在单元百分率中所占比例较高;单元应变能概率分布在超载过程中先集中再分散,且单元应变能越集中,表明结构越具有较大的超载能力,单元应变能变化率越分散,表明结构越接近超载极限;单元应变能变化率在超载过程中先分散再集中,且单元应变能增长率越分散,表明结构越有较大的超载能力,单元应变能变化率越集中,表明结构越接近超载极限。  相似文献   
6.
李安敏  范晓烁  董涛  梁爽 《材料导报》2015,29(17):144-149
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轻量化和高速化,铝合金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对铝合金的焊接技术与焊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铝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断裂韧度、疲劳强度和耐蚀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艺性和焊接性,因此成为铝合金的主要焊接材料.重点介绍铝镁合金焊丝的成分、性能与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潘利文 《材料导报》2015,29(15):1-4
由于直接外加增强体液态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外加法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因此近年来固-液原位反应法引起了广泛关注。重点概述了接触反应法、混合盐反应法、还原反应法、自然浸润法4种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固-液原位反应法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今后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H13钢RE-N-C-S-V-Nb多元共渗成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E-N-C-S-V-Nb盐浴多元共渗的方法对H13钢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形成了含有钒铌碳氮化物的高性能复合层.以多元共渗渗层厚度和显微硬度作为正交试验的参考指标,对多元共渗配方成分进行优化.根据正交试验中各因素水平对指标的影响结果得到最优的成分为:硼砂盐浴中,稀土质量分数5%,V2O5质量分数6%,Nb2O5质量分数6%;盐浴回火中,稀土质量分数1%,CNO-质量分数34%.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元共渗层的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共渗后试样表面形成了NbN、VN、NbC、V8 C7等高性能物相和组织,渗层厚度达100~120 μm且组织致密并呈弥散性分布.与常规氮化处理的试样比较,高温氧化增重速率缓慢仅为氮化处理的1/4,微裂纹出现在热疲劳循环2 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岩石在酸化环境下的强度损伤及其静态加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质量百分比(1.0%,5.0%及10.0%)的3种酸溶液(H2SO4,HNO3和HCl)中,对大理岩和辉绿岩的水岩作用进行了静态长时(900d)加速浸泡试验模拟,分析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劈裂法抗拉强度和表面肖氏硬度的损伤对酸的敏感性和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水环境下,岩石强度损伤、硬度损伤及腐蚀速率与H 浓度及浸泡时间成非线性关系,岩石腐蚀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不仅与岩性、酸种和H 浓度有关,而且与新成盐是否发生水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复合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LiFePO4的充放电性能,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金属离子和蔗糖碳复合改性的磷酸铁锂,具有很好的大电流性能,主要原因是金属离子体掺杂和表面包覆导电碳黑提高材料自身的导电能力和电极中颗粒间的导电能力.其中Li0.98Ti0.02FePO4/C在320mA/g(约2C)的比容量>126mAh/g,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