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借助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设备,测量了CF8611/AC531复合材料的正面(FS)试件和侧面(SS)试件及7B04-T74铝合金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或3.5%NaCl+12.5%Cu_2SO_4电解液中的极化曲线及电偶腐蚀参量,并观测了微观形貌;基于电化学理论、稳态腐蚀场和参数化扫描,建立了复合材料磨损状态下二者的电偶腐蚀动态模型。结果表明:该型复合材料性能稳定,但原始表面存在碳纤维裸露缺陷,缺陷位置常在碳纤维束重叠区,密度均值4.3个/mm^2,面积均值0.0184mm^2/个;阴极反应速率与缺陷面积密切相关,据此划分了活性阴极区和惰性阴极区;电偶腐蚀中,铝合金的主要腐蚀形式为点蚀,未见复合材料失效;电偶腐蚀有限元模型有效、可用,总电偶电流I_g与缺陷面积S正线性相关;当SFS∶SSS约为5.53∶1时,二者对7B04-T74铝合金的电偶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从腐蚀防护角度为飞机异种金属选材提供指导,针对飞机特定的服役环境,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腐蚀实验研究飞机典型搭接结构的腐蚀行为。对铝合金、复合材料及搭接件进行了实验室的周浸实验,然后通过极化曲线测量实验、宏微观形貌的观察、疲劳测试、XRD等表征手段研究7B04铝合金与CCF300/QY9511复合材料搭接件的电偶腐蚀规律,并以极化曲线测得的电化学参数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搭接件的腐蚀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周浸实验0周期和10周期后,铝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802 mV和2.357×10-7 A/cm2,-872 mV和1.477×10-6 A/cm2,复合材料则分别为-240 mV和6.217×10-7 A/cm2,-98 mV和2.286×10-7 A/cm2,随着腐蚀周期的延长7B04铝合金材料呈现自腐蚀速率加快、自腐蚀电位负移的变化趋势,而复合材料呈现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速率缓慢增大的变化趋势;搭接件腐蚀产物逐渐增多,腐蚀程度越来越严重;疲劳寿命随着腐蚀周期的延长而降低;随着腐蚀周期延长,腐蚀坑深度逐渐增大;腐蚀的产物包括Al(OH)3,Al2O3,AlCl3;搭接件仿真结果与加速腐蚀实验后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给出了飞机典型搭接结构的易腐蚀部位,揭示了电偶腐蚀规律,为飞机结构的腐蚀防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塔康信道的频谱资源,基于现有信号格式特点与系统要求,通过在脉冲序列中添加数据脉冲的方式实现信标与机载设备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在不影响系统测角与测距功能的前提下,对数据脉冲的数据格式与调制方式进行了设计,并通过计算和仿真从信息速率、信号频谱与误码率等方面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经仿真表明,设计的数据传输方案中数据脉冲与原脉冲序列的频谱兼容性较好,在典型塔康信道中可实现小于10-5的低误码率的2.4kbps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对7B04铝合金和TC16钛合金之间电偶腐蚀规律的认识,为特定海洋大气环境下服役的飞机在腐蚀防护方面提供指导。方法 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对用钛合金铆钉铆接的7B04铝–7B04铝搭接件和极化试件进行10周期加速腐蚀试验,通过PARSTAT4000电化学工作站测量2种合金加速腐蚀0、10周期后的极化曲线,并以测得的电化学参数为边界条件,利用COMSOL对搭接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从而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疲劳试验得到搭接件加速腐蚀4、6、8、10周期后的疲劳寿命;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腐蚀微观形貌并进行疲劳断口附近的腐蚀坑深度测量;借助X射线衍射仪分析铝合金的腐蚀产物成分。结果 在加速腐蚀0周期和10周期后,铝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802mV和-872mV,2.357×10-7 A/cm2和1.477×10-6 A/cm2,钛合金则分别为-313mV和-274mV,1.638×10-8 A/cm2和4.144×10-8...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40CrNiMo钢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锈层及电化学性能初期演化规律。方法 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模拟海洋大气环境,通过光学显微镜、EDS、XRD等手段表征40CrNiMo钢内、外锈层微观结构及成分的变化。通过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谱及微区电化学技术研究电化学性能的演化规律。结果 40CrNiMo钢在盐雾环境中由点蚀逐渐发展为均匀腐蚀,最大腐蚀坑深度的演化规律为d=87.787t0.325,腐蚀动力学规律为ΔW=6.091t0.738。盐雾4 d后锈层出现分层,7 d后内锈层显著增厚。黄色疏松外锈层主要成分为γ-FeOOH;黑色致密内锈层主要成分为α-FeOOH和Fe3O4,并且在与基体接触界面出现Cr元素富集。极化曲线与EIS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40CrNiMo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SKP测量结果显示,盐雾环境中试样表面迅速形成阴、阳极区,盐雾7 d后试样表面Volta电位由225 mV持续增大至884 mV,盐雾11 d后降低至609 mV。结论 盐雾1 d后锈层疏松多孔,为...  相似文献   
6.
章俊伟  卞金来  丁良辉  支琤  杨峰  钱良 《计算机工程》2021,47(2):201-205,211
为提升慢衰落信道下多路并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系统的吞吐率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速率自适应算法。设计适用于多次重传的速率自适应策略,推导系统吞吐率与速率选择的关系,并使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最优速率配置。瑞利衰落信道下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使用非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HARQ速率自适应算法,实时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吞吐率性能,低信噪比情况下提升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面场景复杂、目标相互遮挡导致检测率较低等问题,在YOLOv3算法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舰面目标检测的增强YOLOv3算法。在输入网络中加入融合的数据增强策略对图像进行色域变换、裁剪、遮挡等操作,设计了多种类图片选取、变换及组合方式来丰富样本信息;针对舰面目标尺寸的特点,利用K-means算法重新设计与检测目标相匹配的先验锚框并分配至对应的预测尺度,以加速模型收敛;在输出网络中通过线性函数对Soft-NMS算法的高斯软阈值函数参数设定进行了改进,以适应不同密集度下的抑制需要,提高网络检测能力。通过将增强的目标检测算法在目标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对比,其结果显示,在5类舰面目标识别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高了1.4%和10.3%,平均准确率值(mAP)达到了95.24%,检测速度达到21.5?frame/s,有效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舰面多目标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飞行训练系统沉浸感不足,训练场景不够真实的问题,系统模拟了某型飞行器及驾驶训练场景.在UE4中还原了1000 km?1000 km真实训练超大地景,使用GlobalMapper准确选择区域并通过WorldMachine生成了准确地形;在UE4中利用蓝图系统集成并处理模型等各类资源和功能,通过精细贴图实现8K超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片状羰基铁粉(FCI)的吸波性能。方法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UF)包覆片状羰基铁粉核壳复合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试验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分进行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处理前后片状羰基铁粉在0.5~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基于传输线理论对其反射损耗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微观形貌及X射线衍射谱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脲醛树脂包覆片状羰基铁粉复合粒子(FCI@UF)。对测得的电磁参数进行分析,与原始片状羰基铁粉相比,包覆后铁粉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实部、虚部均呈下降趋势,电磁波衰减能力减弱,与空气的阻抗匹配能力增强。反射损耗曲线图中,包覆后铁粉能有效吸收频带变宽(以反射损耗小于-10dB的带宽作为有效吸收频带),由3.15 GHz变为4.38 GHz,在13.84 GHz时有最小反射损耗(-20.64 dB),最小反射损耗向高频移动,最小值降低率达41.38%。结论 使用脲醛树脂对片状羰基铁粉进行包覆,制备了综合吸波性能更具优势的FCI@UF复合粒子,有效提高了片状羰基铁粉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