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5篇
轻工业   2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化工》2016,(4):68-72
为了研究植醇热裂解产物对卷烟品质的影响,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模拟植醇在卷烟燃吸过程中产物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在不同气体氛围(N2氛围,含10%O2的N2氛围)和不同裂解温度(300℃,600℃,900℃)条件下,植醇的裂解产物和对卷烟品质的影响,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植醇的主要裂解产物是新植二烯等烯烃类化合物,同时还生成了醇类、醛类、酮类、芳香烃等化合物,这些物质随裂解温度和气体氛围的不同其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Z2):73-78
为了研究烟草中番茄红素热裂解产物对卷烟品质的影响,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模拟番茄红素在卷烟燃吸过程中产物的变化,研究在不同裂解氛围(空气氛围,N_2氛围)和不同裂解温度(300,600,900℃)下番茄红素的裂解产物及其对卷烟品质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在不同裂解条件下主要的裂解产物是甲苯、对-二甲苯、2,7-二甲基萘、1,3-二甲基萘、1,4,6-三甲基萘和2,3-二氢-1,1,3-三甲基-1H-茚等化合物,另外还生成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醛、甲基苯甲醛、香叶醛、香叶基丙酮和假紫罗兰酮等香味化合物,这些物质随裂解温度和裂解氛围的不同其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评价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卤味香膏中砷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实验流程,分析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评定不确定度分量,最后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当卤味香膏样品中砷的含量为0.46 mg/kg 时, 扩展不确定度U=0.04 mg/kg,(k=2)。结论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卤味香膏样品中砷的含量时,对不确定度影响较大的是标准曲线拟合和标准溶液配制, 这两项分量占总不确定度的68.77 %;测定重复性和仪器校准次之,样品称量和试样定容影响较小。实验中要准确配制标准溶液,绘制合理标准曲线,关注线性范围,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0.997,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7,(4):51-5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电子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电子烟样品在ISO标准抽吸模式,采用单层剑桥滤片对电子烟烟气释放物中的粒相部分进行捕集。待抽吸完毕后,将剑桥滤片以环己烷溶液超声萃取并浓缩用以测定。该方法中苯并[a]芘的检出限为4.5 ng/m L,定量限为15 ng/m L,样品中苯并[a]芘加标回收率在95.5%~97.6%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基质干扰少、定量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利用高压均质技术降低烟用料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减缓其发酵作用,延长料液的贮藏时间,选取均质压力90~180 MPa,均质次数1~10次,通过Weibull模型对料液微生物致死曲线进行拟合,并预测料液杀菌效果。结果显示:①提高均质压力、升高入料温度和增加均质次数可有效提升对料液中微生物的杀伤效果,降低菌落数量;②均质压力180 MPa,入料温度40℃,均质处理5次后的料液,较正常生产的料液贮藏期可延长8~10 d;③Weibull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料液中醋酸杆菌的杀菌动力学方程(R20.90),并有效预测不同均质压力、入料温度、均质次数组合的杀菌效果。高压均质作为一种低温物理杀菌技术,可有效降低烟用料液中的微生物数量,减缓其发酵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可延长料液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利用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监测卷烟生产配方模块质量,通过建立卷烟配方模块主成分类模型,提取Hotelling T2统计量对配方调整前后的样品进行验证,其中配方调整前150个样品的Hotelling T2统计量分布于95%(Hotelling T2=22.70)置信范围内,配方调整后50个样品的Hotelling T2统计量均超过99%(Hotelling T2=28.16)置信范围;同时采用所建立的校正模型预测配方调整前后样品的烟碱、总氮和总糖含量,预测结果显示,150个配方调整前样品的烟碱、总氮和总糖含量处于M±3S质量控制范围内,50个配方调整后样品的烟碱、总氮和总糖含量均超出M±3S质量控制范围。该方法既可监测配方模块整体质量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也可预测配方模块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制丝线主要热处理工序加工对原料致香成分的影响,在叶组配方及加工参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对松散回潮、叶丝干燥两个关键工序前后原料的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经过松散回潮工序加工处理,可以降低叶丝低级脂肪酸和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增加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改善原料的香气质、杂气、浓度、刺激性;②叶丝经过干燥工序加工处理,其碱性香味成分含量增加,中性和酸性香味成分减少,有利于改善卷烟烟气的香气质、杂气、细腻程度、刺激性和干净程度.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测定食用香精中9种合成着色剂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样品经水萃取、离心,用固相萃取小柱Strata-X-AW(60 mg/3 mL)净化后进行LC-MS/MS定量分析。用Agilent SB-C18(50 mm×2.1 mm×1.8μm)分离,基质溶液配置工作曲线。结果表明:各合成着色剂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7~0.12 mg/kg和0.23~0.41 mg/kg。加标回收率在88.1%~106.3%之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2%~5.95%之间,该方法适用于食用香精中9种合成着色剂的快速测定,具有简单、准确、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云南化工》2017,(5):39-43
建立了测定再造烟叶中9种合成着色剂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合成着色剂样品经水萃取后进行LC-MS/MS分析定量。结果表明:各合成着色剂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9),加标回收率在88.5%~100.2%之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74%~5.68%之间,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0.31mg/kg和0.17~1.04mg/kg。该方法用于再造烟叶中9种合成着色剂的快速测定,具有灵敏、准确、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8):178-18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分析青头菌幼菇期、商熟期和成熟期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测定,采用质谱检索与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青头菌子实体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其中从幼菇期、商熟期和完熟期分别鉴定出25种、27种和29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77.04%、82.55%和73.84%,主要挥发性成分具有相似性,即醛类、酮类和醇类。幼菇期及商熟期的青头菌主要成分均为苯甲醛,己醛,2-戊基呋喃,壬醛等,而完熟期的青头菌主要成分为3-辛酮,苯甲醛,松茸醇,2-戊基呋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