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不同乌龙茶原料经烘焙处理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及活性差异,分析了不同乌龙茶原料烘焙前后中的总多酚、总黄酮茶多糖、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含量差异,采用体外酶生化反应手段,考察不同乌龙茶原料及成品对α-葡萄糖苷酶、脂肪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茶多酚含量(质量分数)由原料中的13.75%~15.59%下降至成品的12.41%~14.14%,铁观音、肉桂高于老枞水仙、三印水仙和大红袍(P<0.05);原料中总黄酮含量(质量分数)在0.71%~1.00%之间,铁观音原料总黄酮含量最低,与其他原料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除铁观音外,其余乌龙茶样品总黄酮含量在烘焙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原料中茶多糖含量(质量分数)为1.14%~1.82%,烘焙后上升到成品的1.64%~2.12%。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对于α-葡萄糖苷酶、脂肪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且烘焙后的成品对于α-葡萄糖苷酶、脂肪酶的抑制能力减弱,肉桂表现出较高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及脂肪酶活性的能力。乌龙茶烘焙后对于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增强,IC50 值由13.21~17.42 mg/mL降低为成品的10.26~14.38 mg/mL。  相似文献   
2.
分散固相萃取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散固相萃取法是近年来研发的检测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提取和净化前处理技术,净化过程无需预淋洗、淋洗、洗脱等繁杂步骤。本文简要介绍分散固相萃取法的特点和优势,提取、净化、内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在不同类型样品中应用的实例,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企业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体系。方法 通过对茶叶生产供应链进行分析, 明确了茶叶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参与者以及参与者之间需要保存和传递的产品信息, 最终确定了需要哪些信息来完成茶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结果与结论 在此基础上, 开发了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系统的电子追溯平台, 应用于跟踪和追溯茶叶产品各生产过程, 实现了茶叶产品生产过程详细信息的保存并便于及时查询。该追溯体系目前仅限于对生产加工流程的追踪与溯源, 对茶叶产品销售过程的追溯将在未来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