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检测大米中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EDXRF)技术检测大米中镉的方法。将大米进行前处理,对大米粒径、检测时间、压片压力、含水量和大米质量这5个条件参数进行优化,从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4个方面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大米粒径140目,检测时间180 s,压片压力40 MPa下压制30 s,含水量<5%,大米质量5.00 g。EDXRF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1%、0.05%、0.4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14.8%,加标量在0.1~0.5 mg/kg时,相关系数为0.9982。最后对EDXRF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系数达到0.9814。说明新建立的EDXRF方法能够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但近年来,假酒、劣酒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有效促进白酒质量的提升,保障群众消费安全,有必要对影响白酒质量的常规理化及感官指标、与白酒安全性相关的安全指标和与品质相关的风味指标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常规检测技术虽然在白酒质量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其设备庞大、样品前处理复杂、结果分析相对较慢,在食品监管人员现场执法对食品质量进行快速筛查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快速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着很大需求。本文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和电子舌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不断融入新技术,不断增强方法研究,进一步完善谱库,多种仪器协同发展,是未来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质量检测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一种具有极端毒性、污染广泛及危害严重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赭曲霉毒素A具有这些特点且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 所以确定食品和商品中的OTA污染水平非常重要。目前对于OTA的检测, 已经建立了非常多的分析手段, 如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酶联免疫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lent assay, 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等。本文综述了多种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分析方法, 简介了它们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并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类黑精是指碳水化合物与带有自由氨基的含氮化合物反应产生的棕色的高分子量美拉德反应产物,在烘培产品、啤酒、酱油、醋等食品中普遍存在。近年来,类黑精抗氧化、抗诱变、抗癌、抗菌、抗高血压等功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类黑精结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综述了其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生理活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食品中类黑精的营养保健功能奠定基础,也为食品中类黑精的检测方法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山西老陈醋醋泥中总黄酮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方法。经乙醇-超声浸提法得到的山西老陈醋粗提液,纯化,采用便携式拉曼仪对总黄酮含量检测,对积分时间、激光功率、积分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总黄酮拉曼特征峰在731 cm-1处。最佳检测条件为积分时间:25 s;激光功率:350 mW;积分次数:5次。其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分别为7.82%,4.33%,4.1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75%。新建立的山西老陈醋醋泥中总黄酮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方法达到了一线执法人员检测要求,可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市场的不断发展, 伴随产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尤其是毒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B1所引起的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重大问题, 现在也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及其毒性危害; 综述了几种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 分别包括: 薄层层析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金标试纸法(gold label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GICA)等, 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以期为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