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2篇
轻工业   1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3)
目的对新疆某焦化厂内环境中氨和一氧化碳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相关规范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行政办公室氨和一氧化碳的合格率为100%;炼焦单位的炉顶的检测点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77次测定中有1次超标,其合格率为98.7%;除炉顶之外的其它四个监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行政办公楼、测温区的氨与一氧化碳所带来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该厂的工艺技术较先进,炼焦单元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要求,其产生的危害因素浓度的大小受其产量的影响较小,但是受该车间的通风量的大小较大,在工作中需要保证充足的通风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目的了解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新疆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分析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6年克州共报告登记的肺结核病病人10 1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08.34/10万;报告发病率以阿克陶县最高(330.88/10万)、阿图市最低(292.60/10万);每年12月(占10.98%)和1月(占10.41%)病例数较多;发病集中在45岁以上年龄组、占报告总数的78.64%,其中65岁~组构成最多、占报告总数的29.43%;农民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0.41%,其次为离退休人员(12.48%)和牧民(3.62%)。结论新疆克州肺结核病报告病例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高龄组、农民群体和冬季等是结核病的高发因素,应加强相应人群或领域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新疆凉皮、凉面中3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80%乙腈-水振摇提取后,用定性滤纸过滤,取10mL滤液加入70mLPBS稀释液稀,混匀;用微纤维滤纸过滤至澄清,取20 mL滤液经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三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后,用氮气吹干,初始流动相复溶,过0.22μm有机滤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结果:3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在高、中、低3个水平的回收率为61%~118.3%。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凉皮凉面中3种真菌毒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目的了解新疆监测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的患病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COPD的下一步防控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使用2014年国家COPD监测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和调查对象;采用平板电脑现场录入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处理COPD患病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监测点COPD患病率为10.7%;调查人群COPD疾病名称知晓率10.7%,获取疾病名称的途径以电视(41.8%)、医院/医生(39.2%)以及亲戚朋友(22.8%)为主,肺功能检查知晓率为37.0%,对COPD症状以气短或呼吸困难知晓率最高(64.6%),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以吸烟(73.5%)和二手烟(67.2%)最高;调查人群肺功能检查率为11.9%,COPD病人肺功能检查率为15.4%,COPD病人对自身患病的知晓率为2.6%。结论新疆监测点40岁及以上居民对COPD及相关知识的认知较低;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COPD的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5.
对2019—2021年在本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613名放射工作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外周血象、血糖、甲状腺功能、眼晶状体、淋巴细胞微核。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放射工作人员检查指标异常率的差异均不显著。(2)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糖、甲状腺功能、眼晶状体和淋巴细胞微核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昆仑雪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昆仑雪菊的遗传毒性,为其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受试物为昆仑雪菊浸泡浓缩液,每毫升相当于1 g昆仑雪菊干品。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设昆仑雪菊浸泡浓缩液0.008、0.04、0.2、1、5 mg/皿组和1.25、2.5、5 mg/ml组,直接计数培养基上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和染色体畸变细胞数。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设昆仑雪菊浸泡浓缩液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各试验分别镜检计数每只动物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1 000个完整精子、1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记录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量、畸变精子类型和数目、染色体畸变细胞数。结果昆仑雪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未发现昆仑雪菊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刘涛  马龙  赵军  李海波 《食品科学》2011,32(5):270-272
目的:考察琐琐葡萄总黄酮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用HBV DNA转染人肝癌细胞所得的HepG 2.2.15细胞株为模型,ELISA法测定用药后8d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计算琐琐葡萄总黄酮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琐琐葡萄总黄酮在12.5~100μg/mL范围内,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且细胞毒性小,半数中毒剂量(TC50)为284.91μg/mL,对HBsAg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327.56μg/mL、对HBeAg为215.34μg/mL,对HBsAg治疗指数(TI)为0.87、对HBeAg治疗指数为1.32;总黄酮质量浓度100μg/mL时对HBV DNA的抑制率为47.63%。结论:琐琐葡萄总黄酮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目的调查并查找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动物。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黑热病宿主动物的5个标准,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查明荒漠型黑热病患者被感染的主要生境;采集疫区不同生境优势动物,以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筛查抗体阳性动物;调查疫区不同生境白蛉密度和传播媒介吴氏白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率;采用特殊培养基和敏感动物从患者、阳性动物和吴氏白蛉中分离利什曼原虫,开展分子遗传学相似性鉴定;以吴氏白蛉开展优势动物吸血实验,查找吴氏白蛉的供血宿主;对照黑热病宿主动物的5个标准,根据上述实验调查结果,采用排除法确认天然宿主动物,同时确认荒漠型黑热病疫区的核心区;黑热病暴发时在核心区及其周边以杀虫剂灭蛉,与对照区比较,根据两个区的实际控制效果和时间,最后确定宿主动物。结果荒漠型黑热病患者被感染的生境是胡杨柽柳生境及其相邻农田;胡杨柽柳生境的优势动物为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子午沙鼠(M. meridianas)、毛脚三趾跳鼠(D. sagitta)和科氏三趾矮跳鼠(S. crassicada);共获得16种动物1 374份样品(野生动物1 137份、家畜237份),只有塔里木兔(45/485)检出抗利什曼原虫阳性个体,从塔里木兔分离出4株利什曼原虫(4/485)。在疫区的所有生境中,只有胡杨柽柳生境中的塔里木兔的抗体阳性率和吴氏白蛉的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最高;吴氏白蛉只能吸到塔里木兔和大耳猬的血,吸血率分别为9.5%和3.3%;塔里木兔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与当地黑热病患者和传播媒介吴氏白蛉分离株的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NAGT)核基因鉴定结果显示相似性100%,属婴儿利什曼病2型;自2008年黑热病暴发以来,实验区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蛉一次,连续7年无流行,对照区流行2次,每次流行持续2年。结论所有动物中只有塔里木兔与WHO规定的黑热病宿主动物的5个标准最接近,传播媒介吴氏白蛉的供血宿主实验是验证天然宿主动物的重要方法;荒漠型黑热病患者被感染的生境是查找黑热病宿主动物的关键区域,即胡杨柽柳核心区及其相邻农田;核心区灭蛉是长期有效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能为证明荒漠型黑热病宿主动物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不同种类的固相萃取柱净化效果上优化了前处理条件,建立了韭菜基质中58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采用石墨化炭黑/氨基柱(PC/NH2)净化后,用GC/MS选择离子监测扫描模式(SIM)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在65.2~1043.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0,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0.001~0.007 mg/kg,定量限(LOQ,S/N=10)为0.003~0.024 mg/kg。分别在韭菜基质中做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62.2%~125.2%,相对标准偏差RSD(n=3)在0.5%~9.5%之间。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相比QuEChERS的净化效果要好,灵敏度和选择性高,适用于韭菜复杂基质中多组分农药的筛查确证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鼠疫菌F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盒,并进行验证。方法用鼠疫菌F1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2次后,再经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纯化,作为包被抗体;制备鼠疫菌F1抗原单克隆抗体腹水,并进行纯化,用HRP标记单抗,作为酶标抗体;建立鼠疫菌F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连续制备3批诊断试剂盒,并建立内部质控品。对试剂盒进行板内板间精密性、灵敏度、线性范围、特异性、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验证。结果制备的试剂盒检测精密性参比品的板内变异系数为5.2%,板间变异系数为8.23%;试剂盒的线性范围为3.9162.5 ng/ml,最低检测限为3.0 ng/ml;试剂盒检测鼠疫菌菌液的结果为阳性,而与近缘假结核耶尔森菌无交叉反应;试剂盒检测高、中、低3种浓度F1抗原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54%62.5 ng/ml,最低检测限为3.0 ng/ml;试剂盒检测鼠疫菌菌液的结果为阳性,而与近缘假结核耶尔森菌无交叉反应;试剂盒检测高、中、低3种浓度F1抗原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54%8.4%,回收率在104%8.4%,回收率在104%108%之间;试剂盒稳定性良好,有效期至少为1年。结论成功制备了鼠疫菌F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盒,为鼠疫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手段,也为新型鼠疫组分疫苗F1抗原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