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了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风险控制技术。本文以传统生产工艺的压榨原油、脱色油、成品油和浸提毛油为研究对象,除压力外,模拟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的精炼工艺流程工况,设计了苯并[a]芘风险控制技术实施方案,并用苯并[a]芘残留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4种试验油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苯并[a]芘,尤以压榨原油含量最高。常规脱色工艺不致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增加,而高温脱臭工艺则会使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显著增加。脱色工艺中用传统的5%活性白土与0.5%硅藻土分别处理均不能去除苯并[a]芘。用1%活性炭与助滤剂硅藻土配伍去除苯并[a]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硅酸镁在油茶籽油简炼工艺中的应用。方法采集需精炼的原油为研究对象,添加其质量的1.5%和3.0%硅酸镁搅拌混合,再加入0.2‰的水,抽真空条件下升温到110~120℃, 10 min后冷却,过滤并测试试样色泽、酸价、过氧化值和苯并(a)芘等品质指标。结果经过硅酸镁处理的试样,其理化和食品安全指标均符合油茶籽油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利用硅酸镁强吸附特性在适宜条件下可简化油茶籽油精炼工艺,达到降本减耗、安全达标的炼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该文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油茶籽油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并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在0.10~0.90 mg/kg之间,平均回收率在84.3%~109.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86%~9.21%。另外,储存温度越高,储存时间越长,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的特定迁移量越大。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红花油茶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对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于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当CO2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为30~33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 h时,油脂提取率达到92.09%;对于溶剂萃取工艺,当萃取温度选择60℃,料液比选择1∶5,浸提时间选择12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90.00%;对于低温冷榨工艺,当KOMET冷榨机的喷头口径为5 mm,加热圈预热时间为1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78.62%,且饼粕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