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交流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在科研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今,科学研究已为建设和衡量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对地方高校而言,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对提升院校科研学术水平、促进快速高效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近年来重视加强学术交流,在引进高水平人才、提升学术活动水平、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承办各类学术会议、注重产学研三方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和在科研项目立项及实施,高水平科研论文及高层次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的突破,力求为全面提高地方院校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提供借鉴,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5):1119-1121
采用酶法预处理银杏叶,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对银杏叶总黄酮和总内酯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用量为银杏叶的1/300、酶解4.0 h、温度50℃、初始pH为5.0时酶解效果最佳,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92.38%,总内酯提取率为91.74%。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解决重要平台化合物1,3-丙二醇发酵后期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受限的方法,通过从菌体量、产物和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转录水平等方面,较全面地考察了发酵后期补加酵母膏和硫酸铵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的影响,结果为:添加两种氮源均有利于菌体生长;补加10 g/L酵母膏和硫酸铵,1,3-丙二醇产量由58.6 g/L分别提高到70.6 g/L和77.2 g/L;相对于酵母膏,硫酸铵对关键酶活性的增强更为明显,并使甘油脱氢酶(glycerol dehydrogenase,Dha D)在发酵后期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促进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此外,与补加酵母膏相比,补加硫酸铵后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并不显著。表明硫酸铵主要通过直接激活关键酶活性促进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综上所述,发酵后期补加硫酸铵更利于1,3-丙二醇的生物合成,是提高发酵合成1,3-丙二醇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冻结方式对大鲵肉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采用液氮速冻(-60℃)和鼓风空气冻结(-25℃)法冻结大鲵肉,测定冻藏期间大鲵肉色差值、持水性、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结合其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和感官评定,比较2种冻结方式对大鲵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冻结方式的pH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液氮速冻样品解冻失水率、TVB-N值、TBA值均低于鼓风空气冻结组,质构特性和色泽明显优于鼓风空气冻结组。但液氮组的蒸煮损失率略高于鼓风空气冻结组,贮藏至60 d时肉品表面有轻微龟裂现象。大鲵肉贮藏过程中,液氮速冻能更好地保持大鲵肉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 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茶叶水提液对大鲵肝的脱腥效果。方法:采用感官腥味值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分析经茶叶水提液处理不同时间(0,5,10,15,20 min)大鲵肝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与未脱腥组相比,经茶叶水提液脱腥处理5 min后大鲵肝脏腥味值显著下降(P<0.05),处理10 min后腥味值基本稳定。不同脱腥时间下大鲵肝样品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10种醇类、8种醛类、5种酯类、5种酮类、3种烯烃类和1种醚类。经脱腥处理后,大鲵肝中醇、烯烃、醚、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酮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出10种潜在特征标志物(VIP>1),包括4种酮类、2种醇类、2种醛类、1种烯类和1种醚类。随着脱腥时间的延长,蘑菇醇、2-丁酮二聚体、异戊醇单体、2-丁酮单体相对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正己醛单体、异戊醛单体、丙酮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茶叶水提液处理5~10 min能够明显降低大鲵肝腥味,通过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脱腥过程中大鲵肝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8)
以陕西省紫柏山产黄花油点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NaNO_2-Al(NO_3)_3-NaOH)协同显色体系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了黄花油点草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及全草中总黄酮含量及其积累动态。芦丁标准品在3.177 6~79.44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100.6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17%(n=6)。研究结果表明,黄花油点草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及其全草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9月份全草的总黄酮类(mg/g)最高,可达27.147mg/g,因此9月份应为黄花油点草的最佳采收期。本研究结果为黄花油点草入药部位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色泽小米粥的风味特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市售不同色泽小米(黑、绿、白和黄)蒸煮后米粥的挥发性有机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色泽小米粥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醛类22种(占68.58%~80.66%)、酮类11种(占6.52%~9.89%)、醇类9种(占5.99%~14.91%)、呋喃类2种(占2.09%~5.66%)、酯类2种(占1.13%~1.72%)和醚类2种(占0.39%~0.69%)。不同色泽小米粥挥发性有机物以醛类、醇类和酮类为主,其次是呋喃、酯类和醚类。黑小米粥中醛类、酮类、酯类相对含量较高,绿小米粥中酮类相对含量最高;白小米粥中醇类和呋喃类相对含量最高;黄小米粥中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分析显示,GC-IMS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可实现不同色泽小米粥样品的较好区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稳定性较好的预测模型,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13种差异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纸片抑菌法分析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紫外核酸物质测定、倒置荧光显微镜染色观察、电子显微镜细菌形态分析细胞膜完整性。结果:当蒲公英脂溶性成分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圈直径为11.3 mm;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最小抑菌浓度为8 mg/mL;紫外核酸物质测定、荧光染色观察及电镜细胞形态分析均显示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细胞膜有明显破坏作用。结论: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有很好抑菌活性,初步确定其抑菌作用与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大鲵肉粉的掺伪鉴别及纯度检测。分别采集大鲵纯肉粉、掺入江团鱼肉粉、草鱼肉粉和土豆淀粉的掺伪大鲵肉粉(各40 个样本,4 类共160 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原始光谱经光谱预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分别建立2分类(纯样和掺伪样)和4分类(纯样、掺江团鱼样、掺草鱼样和掺淀粉样)的定性判别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法分别建立3 类掺伪大鲵肉粉的纯度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PLS-DA定性模型中,经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光谱预处理后,所建2分类和4分类模型性能均为最佳,校正集和预测集的预测准确率均为100%;PLSR定量模型中,大鲵肉粉掺江团鱼肉粉、大鲵肉粉掺草鱼肉粉和大鲵肉粉掺土豆淀粉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c2)分别为0.990 6、0.986 4和0.993 3,校正集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4%、1.39%和0.88%;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p2)分别为0.994 4、0.992 4和0.990 8,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3%、0.89%和1.22%。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对大鲵肉粉进行掺伪鉴别及纯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