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提出一种新型多曲面槽式太阳聚光器,用于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应用,其结构主要由多块铝板拼接成多个曲面并固定在型材上.聚光接受体为太阳电池.对平板多晶硅太阳电池和槽式聚光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发电性能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晴天或多云天气,槽式聚光太阳电池发电系统均能提高输出电功率,最大输出电功率是其不聚光时的4.4倍.在测试时间,内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总输出电功率最大值是其不聚光时的4.30倍.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型两效竖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对其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给出了装置在室内电加热试验中各测点温度变化曲线、淡水产量和室外测试结果,计算了装置在室内测试条件下的性能参数GOR。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测试中,该装置在加热功率为305 W的条件下,淡水产量为0.39 kg/h,其性能系数为0.84;在室外试验中,该装置的淡水产量可以达到1.25 kg/h。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新型复合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光学仿真和热性能研究。介绍了聚光器的设计与工作原理,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了三维建模,利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模拟不同入射角、不同安装误差偏角的情况下,圆柱形聚光接收体表面上能流分布特征及光学效率的变化规律。光学仿真结果表明,当镜面反射率为0.92,在太阳光线入射角为0~7.5°时,光线接收率为99.36%~51.51%,聚光效率为92.14%~48.1%。室外测试结果显示,装置热效率为43.2%。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6,(12):275-277
为提高煤矿供电系统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补偿效果,提出一种基于重复PI控制的SVG复合控制策略。简述了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重复PI控制的机理特性。较传统的PI控制而言,重复PI控制能消除稳态误差和提高动态性能,有效改善了输出电流波形质量。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北方地区不同采暖方案的选择的例子,根据可拓学方法构建方案优选的物元模型,通过可拓优度评价法对物元模型进行求解,同时运用熵权进行权系数的计算,最后进行几种供暖方式的优度排序,得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颗粒流动速度是反应气固两相流动状况的重要参数,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平面阵列式电容传感器的固体颗粒速度测量方法。首先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对传感器建模,获取其空间轴向灵敏度的基础上,对其空间滤波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得到了速度测量的数学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平面阵列式电容传感器测量固体颗粒速度的系统,并在重力输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流动速度1~3 m/s时,颗粒速度与传感器输出信号频谱宽度呈线性关系,测量相对误差低于9%,测试系统重复性误差优于11%。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馈式风电机组,文章提出了Crowbar与动态电压恢复器组合电路实现DFIG低电压穿越。在电网故障时,通过采用DVR的完全补偿法控制策略来补偿电网故障电压,从而使风电机组定子端电压保持恒定;并且Crowbar在电网故障比较严重时投入与DVR同时作用,Crowbar以限制双馈电机转子侧的过电流。最后在PSCAD/EMTDC中构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网故障时,投入DVR与Crowbar电路,可将电网电压恢复到额定值,并及时有效地抑制了转子侧的过电流,进而提高了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管式太阳能蒸馏苦咸水淡化装置产水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效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文章介绍了淡化装置的构造和运行原理,提出了两种强化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内部传热传质效能的方法,测试了装置在定功率和定温度运行条件下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产水量的变化,研究了对其第二效套筒风冷和水冷条件下,装置淡水产量随运行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为335 W时,装置的性能系数达到1.37;当加热温度为80℃,对装置套筒进行风冷强化时,淡水产量为1.248 kg/h,比无风冷时的装置淡水产量增加了82.5%;当对装置套筒进行水冷强化时,淡水产量为1.556 kg/h,是无水冷时的装置淡水产量的2.28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