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82篇
轻工业   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3)
为探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加工特性与肌肉蛋白质特性的关系,对菲律宾蛤仔闭壳肌的组织形态、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Mf)的分布特性,以及与其低温凝胶化相关的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闭壳肌肌纤维具有高度同向性,横纹肌呈直线柱状,平滑肌呈螺旋柱状;利用SDSPAGE电泳对两种类型肌肉的蛋白分布分析显示,横纹肌肌浆蛋白组分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的差异蛋白,且溶出更多的粗丝蛋白,平滑肌的Mf组分中存在标志性蛋白Myorod,且副肌球蛋白含量高,肌球和原肌球蛋白含量低,肌动蛋白含量接近;整个闭壳肌Mf的溶解性依赖于离子强度和有无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添加;Ca~(2+)-ATPase活性在中等离子强度(KCl浓度为0.30 mol/L)时最高,偏离中等离子强度后活性逐渐降低;参与交联的蛋白包括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离子强度越高交联作用越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经济贝类软体可食部位蛋白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
为进一步探求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在海洋药物研制中的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层析等技术,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乙酸乙酯层浸膏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对2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分离得到的2个化合物分别为Aldisin和2-Bromoaldisin;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显示,化合物Aldisin和2-Bromoaldisin对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7721)、人胶质瘤细胞(U251)和人肾癌细胞(A498)均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其中化合物Aldisin处理7721细胞的IC50为(67.56±3.06)μg/m L,抑制作用显著。研究表明,两种化合物属于天然产物,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闭壳肌中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等4个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基于活品虾夷扇贝的商品流通链分别进行湿藏和干藏处理,捕后贮藏分为离水至甲板、运输船中转、港口卸货、基地缓冲池和净化等5个关键环节,共设10个采样点。结果表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表现出ACP及SOD活力,CAT活力很低,LSZ则未检出活力;在捕后106 h内,ACP活力呈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SOD活力则呈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二者与虾夷扇贝所受胁迫强度均有相关性。研究表明,闭壳肌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ACP及SOD可以作为活品扇贝的胁迫应答因子及品质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珍品,是“八珍”之一,刺参被誉为“海参之冠”,富含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海参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压、抗疲劳等多种活性。海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活性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总结了刺参多糖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和生物活性,并对刺参多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刺参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2)
对大连地区圈养、浅海和深海3种养殖方式下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7.11、96.15、258.40 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营养成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酸)、功能成分(多糖、胶原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圈养刺参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灰分含量最低;圈养刺参的多糖含量最高,且含有较高的氨基糖和糖醛酸,而深海刺参的胶原蛋白含量最高;3种养殖方式下,刺参的脂肪酸含量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深海刺参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最高,尤其是EPA;3种养殖方式下,刺参的谷氨酸含量均最多,圈养刺参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研究表明,不同养殖方式下,刺参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者加工和消费者购买刺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以北太平洋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的外套膜肌肉为原料,采用二次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3种品质改良剂(转谷氨酰胺酶、柠檬酸钠和多磷酸盐)对鱿鱼外套膜肌肉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感官质量(咀嚼感、指压触感)和持水性的影响,并分别建立3种品质改良剂与感官质量、持水性和凝胶强度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柠檬酸钠和多磷酸盐对鱿鱼肌肉蛋白凝胶的感官质量和凝胶强度均显示出不同的影响趋势,3种品质改良剂与感官质量(咀嚼感和指压触感)、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的回归拟合方程的R2分别为0.8946、0.8980、0.9471、0.9106,拟合方程的显著性均很高,表明凝胶强度、感官评价和持水性均与转谷氨酰胺酶、柠檬酸钠、多磷酸盐的添加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得到的拟合统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
为探究捕后早期胁迫与活品贮藏特性间的关联,将捕后操作分为品质易逝期(QDP)与后易逝期(P-QDP)两个阶段,分别模拟始于采捕的海上环节和陆基暂养净化环节,考察采捕至码头期间即易逝期的重要胁迫对后易逝期复水效果的影响。试验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捕后早期最常见的缺氧及碰撞两种操作为胁迫因子,对活体原料进行24 h缓冲以模拟离水点扇贝(I组),然后进行易逝期冷却缺氧36 h,设缺氧E和缺氧碰撞E-S两个胁迫处理组,期间分别于0、3、6、12、24、36 h进行采样分析,每次采样10只,最后进行后易逝期复水处理,将处于胁迫状态的扇贝置于循环海水系统中复水3 d,并设湿藏对照组,测定各试验组的ATP关联物、核苷酸能荷(AEC)、磷酸精氨酸(ArP)、pH值及糖原含量,结合感官评价对扇贝活力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活体原料的应激状态经24 h缓冲后,各项活力指标均得以有效恢复,其中ATP含量、糖原含量及AEC值呈明显上升;缺氧和碰击对易逝期内的扇贝活力均造成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缩边,严重时可达到9 mm;易逝期结束时,E和E-S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E-S组对外界刺激响应更加迟钝;后易逝期复水3 d后,观察到E和E-S组活品的可恢复性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E组各项生命指标几乎恢复至初始状态且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非常灵敏,而E-S组各项生命指标均不可恢复且呈下降趋势,同时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非常迟缓。研究表明,虾夷扇贝采捕后存在品质易逝期QDP,易逝期胁迫强度的调控对后易逝期P-QDP环节的活品活力状态有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凝集素(MCL-T)诱导产生及其抑制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作用机制,以腐败希瓦氏菌刺激菲律宾蛤仔,并利用固相吸附分析MCL-T与腐败希瓦氏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MP)的相互作用,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方法对MCL-T作用于腐败希瓦氏菌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注射比浸泡方式产生更多的MCL-T;MCL-T与腐败希瓦氏菌外膜蛋白结合具有浓度依赖性;MCL-T作用于腐败希瓦氏菌后,有74个蛋白质表达量变化显著,其中,16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58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丙酮酸代谢途径、柠檬酸循环途径、氨酰-tRNA生物合成途径和碳代谢途径。研究表明,MCL-T是通过影响腐败希瓦氏菌体内氨基酸合成、丙酮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等实现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采捕后可容忍的干露时间,以研究干露对净化及随后的活品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蛤仔原料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湿藏对照组(CW)、干藏对照组(CD)和干露0、1、3、4 d组(即E0、E1、E3、E4组),湿藏及净化条件均为室温海水,干露及干藏条件均为4℃湿布覆盖,分析各组的存活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核苷酸能荷(AEC)值和K值,并对各组蛤仔从外观、气味、滋味、质地和回味5个方面进行风味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干露3 d内蛤仔有近100%的存活率,4 d干露存活率仍可保持90%左右,与初始原料相比,干露静置后的蛤仔均呈现恢复态势,E1、E3和E4组具有相同的ATP、AEC和K值水平,蛤仔呈现非愉悦性特征(苦、腥、土),经1~3 d静置后恢复了愉悦特征(甜、鲜、咸、香),干露4 d时则呈现臭味特征;原料经1、3、4 d干露,净化后蛤仔存活率分别为100%、91%和85%,随着干露时间的延长,净化过程ATP消耗增加,E4组的K值高于其他组,AEC值则未发现明显差异;感官评价结果显示,2 d内干露处理的净化产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品质,而3 d以上的干露会导致风味下降,而E4组依然突出臭味;7 d活品湿藏的E0和E1组均具90%以上的存活率,E3组存活率在70%以上,而E4组存活率急剧下降至0;干藏下的E0、E1组同样具有9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则可维持8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在活品贮藏阶段的K值明显高于E0和E1组,除E4湿藏组外,其他所有组均呈现相同的ATP和AEC值平稳水平,而E4组则明显下降;此外,2 d内湿藏的E0、E1、E3组均可呈现愉悦特征;干藏的E0和E1组同样具有愉悦风味,E3组风味开始下降,E4组则突出臭味。研究表明,易逝期的菲律宾蛤仔品质可恢复,期间原料可容忍的干露期限是冷却条件下2 d左右,该阶段的干露暂存或运输不会影响后续的活品净化,且无论是干藏还是湿藏均具有7 d的活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6)
为探索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加工副产物的高附加值利用,从副产物外套膜中提取经济价值较高的胶原蛋白,并对其理化性质(分子量、溶解性、黏度、紫外吸收、氨基酸组成)和结构特性(圆二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套膜干基中胶原蛋白含量为13.16%;外套膜胶原蛋白分子主要由α亚基和少量的β、γ亚基组成,外套膜胶原蛋白为典型的Ⅰ型胶原;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均富含甘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胶原蛋白的变性温度约为20℃,与其他物种有所差异;PSC的溶解度高于ASC,二者的等电点均在pH为4左右,且二者的盐溶性变化趋势相似;红外光谱表明,PSC和ASC二级结构间有细微差异,但胃蛋白酶没有影响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圆二色谱显示,ASC的三级结构比PSC的更加稳定,温度升高会影响二者的三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