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对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幅度不大。通过中美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度与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政策、制度引导,改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从根本上释放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和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建筑》2019,(5):9-11
针对目前高校植物园建设的形式和功能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状况。设计以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增加绿色体验、发挥科研与科普共同作用为设计主旨,对天津农学院西校区植物标本园设计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建成集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化园地,为今后的高校植物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蔬菜从田间到餐桌通常经过多种加工过程,不同的加工过程往往会影响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变化。大部分加工过程可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如清洗、去皮、烹饪等,但也有少数加工过程会增加残留浓度,如加热干燥、腌制等,甚至转化成毒性更高的代谢物。本文综述了清洗、去皮、烹饪、干燥等典型家庭加工处理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影响,提出了降低蔬菜农药残留的科学合理的家庭加工处理方法和建议,以期为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究MYB4b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响应,以‘摩尔多瓦’葡萄为材料,通过PCR克隆得到VvMYB4b基因序列,通过在线软件分析其基本序列特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vMYB4b基因在‘摩尔多瓦’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农艺技术处理下的转录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了相应的花色苷含量。结果发现,从‘摩尔多瓦’葡萄中克隆到VvMYB4b转录因子的序列全长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的非分泌碱性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拟南芥的AtMYB4同源性较高。VvMYB4b在葡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组织为茎尖,表达量最低的组织为幼果期果实;各农艺技术处理果实均显示下调VvMYB4b基因的表达,其中0.3%盐和壳聚糖的下调表达更强烈。由此推测,VvMYB4b可能参与调控‘摩尔多瓦’葡萄生理环境应答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葡萄VvMYB4b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QuEChERS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净化茶叶,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茶叶鲜叶和成茶中联苯肼酯残留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43%联苯肼酯悬浮剂在茶叶鲜叶生长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并对其在茶叶饮用中的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联苯肼酯在0.002 5~1.00 m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4 2。在0.020、0.20、2.0 mg/kg添加浓度下,绿茶中联苯肼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3%、88.6%、103.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1%、5.9%、3.7%;红茶中联苯肼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3%、82.6%、103.3%,RSD分别为6.7%、4.5%、4.7%;鲜叶中联苯肼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1%、94.4%、91.0%,RSD分别为4.3%、3.8%、7.6%。方法检出限(LOD,S/N=3)为1.5 μg/kg,定量限(LOQ,S/N=10)为5 μg/kg。由于不同地区和时间的茶叶生长稀释作用、气候温度的不同,43%联苯肼酯悬浮剂在茶鲜叶生长中半衰期为1.4~2.9天;按照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1~2次,结果表明,10天后成茶中的联苯肼酯残留量均小于5 mg/kg。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议我国茶叶中联苯肼酯最大残留限量(MRL)值可设为5 mg/kg。  相似文献   
7.
纳米农药是纳米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新突破,在提高农药生物活性、增加农药持效性、实现智能控释、减少农药使用量等方面优势显著。与传统农药相比,其更好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可能引起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本文系统梳理了纳米农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以期为纳米农药登记管理、科学使用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测定西瓜中春雷霉素的痕量检测方法,采用1%甲酸-甲醇提取西瓜样品,用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以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甲醇-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在0.01~1 mg/kg加标范围内,春雷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1.0%~7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4.9%,定量限(LOQ)为0.01 mg/kg。规范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春雷霉素7 d后,残留中值(STMR)不超过0.01 mg/kg,最高残留值(HR)为0.047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对春雷霉素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070 3 mg,风险商(RQ)为0.99%,说明其对一般人群产生的膳食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材,探讨不同脱涩方法对柿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柿果脱涩提供相关实用技术。结果表明:温水脱涩、凉水脱涩、自然放置脱涩、混果脱涩和酒精脱涩后柿果品质较好;其中温水脱涩和凉水脱涩柿果较脆,其它3种方法脱涩后柿果软化;混果脱涩和酒精脱涩后柿果具有特殊的味道;温水脱涩所需时间较短,自然放置脱涩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0.
韩艳文  池明  樊晓岚  赵航  闫师杰 《食品科学》2018,39(15):174-180
为了研究缓慢降温与急速降温处理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n-lyase,PAL)基因相对表 达与晚采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以晚采鸭梨为试材,测定了贮藏期间晚采鸭梨的褐变指数、质量损失率、硬度、 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PAL活力等生理指标以及PAL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缓慢降温处理的鸭梨果 心褐变指数明显高于急速降温果实,且褐变情况更加严重;缓慢降温果实的PAL活力和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贮藏 60 d以后高于急速降温果实;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与PAL活力及果心褐变指数显著相关,说明PAL基因的相对表达越 强,PAL活力越高,果心褐变越严重。结论:缓慢降温处理加速了鸭梨果心的褐变,急速降温能抑制PAL基因的相 对表达,降低PAL活力,保持晚采鸭梨果实的较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