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3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10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29篇 |
金属工艺 | 13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13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106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 |
冶金工业 | 15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汞形态及热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燃煤电厂脱硫石膏中汞的化合物形态及其释放规律,对脱硫石膏的利用具有指导意义。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2个火电厂石膏样品进行成分分析;为确定石膏中汞的热稳定性和形态分布,对各石膏样品和石膏滤渣样品进行2种加热方式的热处理,测定热处理前后各样品的失重率和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2个电厂脱硫石膏汞的初始释放温度不同,分别为100 ℃和200 ℃;石膏及石膏滤渣样品的快速释放温度在200~400 ℃;所有样品在500 ℃时基本完成汞的释放;石膏滤渣中的总汞含量有所减少;脱硫石膏中含有的汞化合物主要有HgCl2和HgS。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种不同的简化煤焦模型,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煤焦异相还原N2O的反应机理。通过计算反应物、中间体以及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明确了反应的过程,并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深入分析煤焦异相还原N2O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单个碳原子无法体现N2O分子在煤焦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过程,不适于作为煤焦模型研究煤焦异相还原N2O的反应,六环苯环簇碳基模型可以成功地研究煤焦异相还原N2O的反应。煤焦异相还原N2O的反应共经历三个过渡态和两个中间体将N2O还原成N2,N2O分子在煤焦表面的吸附反应的活化能为51.01 kJ·mol-1,煤焦表面吸附N2O的过程容易进行。煤焦异相还原N2O的反应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298.15~1500 K)内为放热反应,可以自发发生,反应平衡常数大于105,可以完全进行,认为是单向反应。煤焦异相还原N2O的反应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298.15~1500 K)内反应速率较快,反应活化能为43.55 kJ·mol-1,Arrhenius表达式为1.24×1010exp(-5238.15/T)。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雨荷载计算公式推导、高压输电塔气弹模型设计及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该文从另一思路出发,考虑输电塔前后立面同时承受雨滴冲击作用,推导出一种改进的雨荷载计算公式,通过编程模拟得到风雨荷载时程曲线;根据相似准则,制作了风洞试验气弹模型,进行动力标定测试,并与模型的期望频率进行对比,验证了制作模型的准确性;根据雨荷载的压强计算公式,在此相似理论基础上得到风洞试验中风雨荷载缩尺比,通过输电塔气弹模型的风雨激励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构网型控制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具有黑启动、电网支撑和弱电网运行等优势,近年来逐渐被广泛研究。为探究不同电网友好型控制在不同场景下的运行性能,以全功率直驱风机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4种典型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控制策略。基于不同控制策略的架构和特点,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相应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模型。分别在黑启动、风速变化、功率减载、频率支撑、电压支撑、故障恢复以及故障限流7种工况下探究不同控制策略的运行性能。最后,综合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得到了总体性能最优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3,49(6):9479-9485
The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erroelectric polarization and dielectric breakdown to a great extent hinders the increase in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A strategy of combining large polarization and high dielectric breakdown by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was designed in (Sr0.7Bi0.2)TiO3–BiFeO3 system. All ceramics show dense microstructures with fine grain sizes. A promising energy density of 3.67 J/cm3 with an efficiency of 89.1% can be obtained in 0.93(Sr0.7Bi0.2)TiO3-0.07BiFeO3 at 340 kV/cm. The energy density shows excellent temperature reliability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till 160 °C and reliable fatigue endurance till 105 cycles. This research expands the strategy of combing large polarization and dielectric breakdown for developing novel dielectrics used in pulse power electronics. 相似文献
10.
A steady-state, axi-symmetric,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agglomeration of molten particles of sulphide ore in the reaction shaft of a flash smelting process used for extracting copper. The turbulent, particle-laden, gas flow was simula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 to account for agglomeration. The agglomeration was found to depend primarily on the particle to gas mass loading ratio, and the particle size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at the shaft inlet. Predictions compared well with the limited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literature. Increasing the angle at which the flow enters the shaft from the burner was found to increase agglomeration up to a critical angle at which the flow behaviour changes.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rol and reduction of dust levels in the waste gas strea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