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7篇
  2022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电弧反射法(ARM)电缆故障测距脉冲信号受故障电弧电压的干扰,故障反射脉冲不易识别,无法满足故障定位要求。分析了干扰产生的原因和受扰脉冲信号的特性,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了受扰脉冲信号的时频分布规律。论证了根据受扰脉冲信号特定时段均值特性可以对脉冲信号和干扰进行分离。据此提出基于受扰脉冲信号特定时段均值特性和EMD滤波的ARM脉冲信号提取算法。该方法不需要预定义信号分解层数和基函数,完全由数据驱动实现,因而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注入方波信号的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注入方波信号的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通过从故障相电压互感器向系统注入一特定频率的方波信号,探测各支路零序电流,并分析其基波与3次谐波电流幅值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故障线路。详细分析了注入方波信号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原理并提出了选线判据。模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准确、稳定、快速地实现故障选线,检测精度高且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控制应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以及对供电质量、运行效率要求的提高,使得配电网的保护控制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基于集中与就地控制方式的保护控制技术,分别存在响应速度慢与利用信息有限、功能不完善的问题。文中提出建立基于对等通信网络的广域测控系统,同时支持基于主站的集中控制和在智能终端上实现的就地与分布式智能控制方式,为配电网监测与保护控制应用提供开放式的统一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广域保护、快速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小电流接地故障自愈等新型保护控制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将形成完整的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控制应用技术体系,为智能配电网建设提供可靠的二次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配电终端的即插即用,提出了配电终端自动发现的模型。在分析配电终端即插即用通信过程和状态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Discover/Register模型,配电自动化主站通过Discover命令召唤终端设备信息,配电终端通过Register命令将设备信息向主站进行注册。将Discover/Register模型采用抽象语法标记(ASN.1)表示,利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通信,映射到IP网络。实验验证了Discover/Register模型可以实现配电终端的自动发现。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压线路中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难题,提出基于改进CEEMDAN分解与时空特征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采用CEEMDAN算法实现电流信号的完备分解,并以各IMF分量的峭度指标、裕度指标、能量特征和能量熵特征为判定依据,实现高频段信号粗选。然后,提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相融合的特征构建方法,捕获各粗选高频IMF分量的局部特征,增强电流特征对比度和判别力。最后,采用子空间变换算法实现电流时空特征集合的二次降维,并基于SVM实现串联故障电弧检测。实际试验证明,所提算法的平均故障电弧检测准确率达88.33%,能够实现高效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串联电弧故障检测困难,以及基于分解策略的检测方法难以捕获敏感判别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适应噪声 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敏感本征模态函数(IMF)精选的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方法。 本方法采用 CEEMDAN 算法对 故障电弧电流进行完备分解;并定义了电弧电流的 12 个特征指标,以敏感性较强的峭度指标和能量特征作为判定依据,从而实 现了 IMF 分量的频段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时间窗的特征计算方法,通过获取各高频 IMF 分量的时间维度局部特征, 并通过比较方差、均方根值等特征指标实现敏感 IMF 分量的准确选取。 最后,针对电流特征集,采用主成分分析实现二次降 维,并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实现串联电弧故障检测。 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电弧故障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故障测距主要依靠双端行波法和双端阻抗法,线路换相会造成故障点两侧终端采集的电压电流相序不对应,导致测距结果不可信,因此迫切需要自适应相序识别方法来解决双端电气量不对应的问题.在配电终端同步采样的前提下,利用沿线分布负荷对系统电压电流影响较小的特性,分析了两种换相方式的不同换相次数对于相邻配电终端采集电气量与故障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