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污染物在不同暴露时间具有不同的毒性变化规律。以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安普霉素(APR)、双氢链霉素(DIH)、硫酸新霉素(NEO)和硫酸链霉素(STS)为混合物组分,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和均匀射线法对4类抗生素设计出6组二元混合体系和4组三元混合体系,每个混合物体系设计5条射线共50条射线,采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MAT)测定这些抗生素混合物射线在6个暴露时间点(即0、12、24、48、72和96 h)对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抗生素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系的50条射线对C.pyrenoidosa毒性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即混合物射线的毒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以半数效应浓度(EC50)的负对数p EC50为毒性指标,不同混合物体系的时间毒性变化规律不同,有的混合物从0 h开始,毒性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有的从12 h或24h,甚至48 h后,毒性开始迅速增加;同一混合物体系中不同射线的毒性因组分浓度比的变化而变化,即混合物射线的毒性随毒性大的组分比例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浸泡条件对茶叶功能性成分浸出量和茶水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及实现茶渣资源化。方法选取安徽3种特色茶叶(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在不同浸泡条件下(5、10、30、60、120 min、60、75、90、100°C、一浸液、二浸液、三浸液)茶叶中功能性成分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的浸出情况以及茶水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并考察了浸泡后的茶渣对甲醛和重金属铬(Cr)的吸附效果,以及茶渣炭化后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 3种茶叶的3种功能性成分浸出率都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浸泡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茶汤自由基清除能力受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的影响不大,但随浸泡次数增大而减小。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的有效成分浸出率及自由基清除能力都大于祁门红茶;茶渣对甲醛和Cr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红茶渣对甲醛的吸附率较另外2种茶渣略低,但对于Cr,红茶渣吸附能力明显强于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炭化的茶渣对甲醛和Cr的最大吸附能力较炭化前增强了0%~50%,且茶渣的吸附平衡时间明显缩短,但茶叶种类对炭化后茶渣的吸附能力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温度、时间和浸泡次数均会影响茶叶功能性成分浸出量和茶水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利用茶渣的吸附功能实现其资源化,而茶渣炭化可提高其作为吸附剂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Photo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4-nitroaniline over the In2S3 photo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in water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λ  420 nm). After 90 min of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100% of 4-nitroaniline could be reduced to p-phenylenediamine over the In2S3 photo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triethanolamine as a hole scavenger. Moreover, the photoreduction activity of the In2S3 photocatalyst could keep at ~ 100% in the 5th cycle of testing. On the basic of the results of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photoinduced electrons of the In2S3 photocatalyst were identified as the active species for th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4-nitroaniline.  相似文献   
4.
五种重金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动态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生物,以五种常见的重金属(铜、锰、镉、锌和铅)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依赖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测定不同浓度的五种重金属分别对蛋白核小球藻在7个不同暴露时间(12、24、36、48、60、72和96 h)的动态生长抑制效应数据,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在不同暴露时间测定的浓度-效应数据。结果表明,两参数非线性函数Logit能够较好地拟合五种重金属对蛋白核小球藻在除了暴露时间12 h外的浓度-效应数据(R0.91,RMSE0.1);五种重金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一定时间后,毒性几乎不再增加,即具有明显的的时间依赖性,但不同重金属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其毒性变化规律不同,如铜、镉和锌的毒性从暴露时间12 h时就开始逐渐增强,在24 h增加速度最快,然后缓慢增加至72 h后几乎不再增加,而锰和铅的毒性在开始的12 h内几乎没有毒性,此后开始迅速增加,铅在24 h内的抑制效应甚至超过了50%,锰在24 h和48 h两个时间点迅速增加,然后毒性几乎不再增加;不同重金属的毒性大小顺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