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从FA卡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入手,并分析了PCI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后完成了一个以FA卡为对象设备的简单驱动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2.
Calorimeter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for the study of neutrino interac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ed for calibration of such calorimeters and how this was realized for the case of the CHARM fine-grained calorimeter. The energy and spatial response of the calorimeter to both hadronic and electromagnetic showers was measured in π and electron beams from 5 to 140 GeV. The results and resolu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云南省部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膳食暴露风险。方法结合2012~2017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大米及其制品、玉米及其制品等6类主要食品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数据,以及本省营养监测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云南省居民AFB1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云南省全人群来源于6类食品的AFB1暴露量为1.02×10-3μg/kgbw,其中来源于大米的AFB1暴露量最高,占总暴露量的50.98%,其次是玉米及其制品,占18.63%。总暴露量为大城市贫困农村中小城市一般农村;云南省居民AFB1膳食暴露量对肝癌发病率的贡献为0.040/10万人;各地区居民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 MOE)值介于144.07~180.85之间。结论云南省AFB1污染状况相对良好,仍需持续关注; 6类食物中大米、玉米是云南省AFB1的主要暴露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家庭食源性疾病3 159起,发病12 402人,死亡229人,病死...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2004-2010年野生蕈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野生蕈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野生蕈中毒防治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4—2010年云南省各县(区)野生蕈中毒网络直报数据,分析野生蕈食物中毒的时间趋势、季节分布及场所分布特征。结果中毒事件报告数最多的是2004年,占7年总报告数的26.3%,中毒人数最多的是2005年,占7年总报告人数的21.7%。二、三季度野生蕈食物中毒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占很高比例,事件数分别占39.5%和50.2%,中毒人数分别占39.3%和52.4%。农村及家庭发生野生蕈食物中毒事件数最多,占总数的90.9%。结论野生蕈食物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蔬菜中毒死蜱残留水平, 评估蔬菜中毒死蜱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2012~2019年采集云南省市售蔬菜进行毒死蜱测定, 结合我国食物消费量数据, 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毒死蜱进行急、慢性膳食暴露评估, 评估结果与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进行比较, 从而评价蔬菜中毒死蜱的暴露风险。结果 1~4岁人群的急性暴露量大于ARfD(0.1 mg/kg bw), 其余年龄组的急性暴露量均小于ARfD(0.1 mg/kg bw); 各年龄组平均暴露量低于ADI(0.01 mg/kg bw)。结论 蔬菜中毒死蜱的慢性暴露风险低, 但需关注急性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云南省6种鹅膏菌的核糖体大亚基(nuclear large-subunit ribosomal DNA, nLSU rDNA)及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探究其亲缘关系以找到合适的鉴定鹅膏菌DNA条形码序列的方法。方法 采用试剂盒离心柱法提取6种鹅膏菌DNA, 以ITS4/ITS5作为ITS序列引物和LR5/LROR作为nLSU序列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后送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所返回的序列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邻接树构建。结果 球基鹅膏、红托鹅膏与小豹斑鹅膏3种鹅膏菌亲缘关系较近。以ITS序列分析, 三者遗传距离在0.0202~0.0801之间。以nLSU序列分析, 三者遗传距离在0.0031~0.0303之间。黄毒蝇鹅膏与赭盖鹅膏菌H2在ITS序列中与黄毒蝇鹅膏20、21、H7、D1、D16、D24亲缘关系较近, 遗传距离在0.0462~0.0479。赭盖鹅膏菌7与黄毒蝇鹅膏D14两株菌遗传距离仅有0.1528。从邻接树来看ITS序列存在种内多, 聚类分析结果不稳定, 明显不同的2个种聚为一支。而nLSU序列可将各种分离开。结论 建议鹅膏菌快速鉴定选用nLSU序列作为主要鉴定序列, ITS序列作为辅助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克百威残留水平, 并对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2012~2017年采集云南省市售蔬菜、水果、食用菌、袋泡茶等食品进行克百威测定, 结合我国食物消费量数据, 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克百威进行急、慢性膳食暴露评估, 评估结果与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进行比较, 从而评价克百威的暴露风险。结果 食用菌类、其他类水果(除仁果梨果外)、叶菜、甘蓝芸薹类蔬菜的急性暴露量均大于ARfD; 各年龄组平均暴露量、高端暴露量低于ADI。结论 克百威的慢性暴露风险低, 但需关注急性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野生蕈中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云南省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868起,中毒3 789人,死亡126人,病死率为3.3%,分别占同期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相应统计项总数的57.9%(868/1 498)、25.1%(3 789/15 093)、57.3%(126/220)。其中2015年中毒事件报告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均为最多,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43.0%(373/868)、41.4%(1 570/3 789)和26.2%(33/126);6~8月为报告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高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87.8%(762/868)、86.1%(3 262/3 789)和87.3%(110/126);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楚雄、文山和玉溪,报告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文山、临沧和昭通;农村野生蕈中毒危害水平高于城镇,中毒起数占67.7%(588/868),中毒人数占64.1%(2 429/3 789),死亡人数占85.7%(108/126);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92.1%(799/868)、86.0%(3 258/3 789)和93.6%(118/126);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是引发野生蕈中毒的主要因素,由于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引发中毒的事件分别占53.6%(465/868)和45.3%(393/868)、中毒人数分别占54.7%(2 074/3 789)和44.4%(1 681/3 789)、死亡人数分别占82.5%(104/126)和16.7%(21/126)。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加强野生蕈中毒的相关研究和事件调查处置,做好野生蕈相关科普宣传等,是预防和控制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玫瑰花色素的最佳条件,探索pH值、温度、光线、食品添加剂(淀粉、抗氧化剂、防腐剂)、金属离子对玫瑰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玫瑰花色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根据玫瑰花色素吸光值的变化研究pH值、温度、光线、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对玫瑰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65%乙醇提取、料液比1:160(m:V)、超声波功率500 W、超声波处理30 min、提取1次、提取量为29.505 AV。玫瑰花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温度、光线、防腐剂、过氧化氢、食品基质、Ca2+对玫瑰花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而硫代硫酸钠和Fe3+会对其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玫瑰花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