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2篇
  免费   880篇
  国内免费   490篇
电工技术   814篇
综合类   1118篇
化学工业   1427篇
金属工艺   609篇
机械仪表   923篇
建筑科学   636篇
矿业工程   538篇
能源动力   139篇
轻工业   823篇
水利工程   225篇
石油天然气   312篇
武器工业   153篇
无线电   29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80篇
冶金工业   735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1123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视卫星信号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其信号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使用的数字调制解调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实际需求,随之也研究出了诸多全新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有关部门应针对新数字调制解调器组织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杨婉雨  尹铫  李超  白国锋 《声学技术》2022,41(2):186-192
针对提高水声材料设计中动态参数输入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杨氏模量及泊松比准确测试方法。对于复杨氏模量测试,通过将Williams-Landel-Ferry(WLF)方程引入到Havriliak-Negami(H-N)模型中,采用信赖域反射算法对未知参数进行拟合得到材料参数宽频域主曲线。对于泊松比测试,根据同一材料不同形状因子表观杨氏模量之比与泊松比存在唯一量化关系的特性,仅通过两种不同形状因子试样的准静态有限元模拟,获得表观杨氏模量比值与泊松比量化曲线。因此,根据橡胶样品表观杨氏模量测试结果,可以直接利用局部加权回归获得其泊松比。最后,将前述材料制成直径为55 mm、厚度为50 mm的声管样品,放置在水声管中进行吸声系数测试。同时,把橡胶的复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测量结果输入到水-橡胶-水分层介质模型中进行吸声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两者吻合,验证了上述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4.
5.
针对现有矿用电动机振动信号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存在依赖参数设置、频率混叠、信号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矿用电动机振动信号早期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采集的矿用电动机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各层双树复小波系数,并采用软阈值滤波对各层双树复小波系数进行滤波处理,滤波处理后的双树复小波系数经双树复小波变换重构获得去噪信号。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电动机振动信号中噪声,提取的早期故障特征能很好地反映电动机实际运行工况,为电动机早期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GMSK(高斯最小移频键控)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典型的连续相位调制方式,常应用在GSM、GPRS移动通信系统和WLN等多个领域。文章主要介绍了数字通信中GMSK调制与解调原理,采用e-Labsim仿真平台来实现GMSK调制与解调。  相似文献   
7.
8.
9.
《Planning》2019,(5)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时,植入前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NSVT)与植入后ICD恰当治疗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植入ICD用于一级预防的心脏病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ICD植入前均完善Holter检查。根据Holter检查是否出现NSVT,将患者分为NSVT组及无NSVT组。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8年8月,随访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植入后ICD放电治疗及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治疗情况。结果纳入60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随访时间37 (14~6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提示,NSVT组与无NSVT组相比,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 108),NSVT组恰当治疗的风险高于无NSVT组(P=0. 033),NSV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ICD恰当治疗独立相关(NSVT:HR=5. 099,95%CI:1. 399~18. 588,P=0. 014;左心室射血分数:HR=1. 077,95%CI:1. 013~1. 145,P=0. 018)。结论 ICD一级预防患者植入前出现NSVT提示接受ICD恰当治疗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