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6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高治定  刘占松  王宝玉 《人民黄河》2002,24(9):32-33,36
运用明、清时期历史文献、水尺志桩和实测雨、洪等资料,结合现代水文学、天气学原理与经验,分析指出近500年来黄河中游 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产洪的降雨仍主要有区域性较短历时暴雨与持续连阴雨,暴雨地区分布特性、季节变化特性与现代基本一致,但较异常大的暴雨洪水过程比现今发生季节可能推迟一旬。另外,河三区间区域性暴雨也存在年限与多年周期变化。近20年来暴雨偏少的情况仍属历史正常情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各行业.在2021年潮白河生态补水中,为了能够自动识别向阳闸闸前水位,部署了智能识别摄像机,此类设备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水尺智能识别技术,实现水位数据的"所见即所得".通过数据对比与分析,水尺智能识别技术的水位测量精度完全满足水利部SL 61-2015《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利用水尺智能识别技术让监测人员可以进行数据对比,减小人为观测造成的误差,同时可以保存连续性水文数据,提高运行管理能力,完全适用于水务业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考虑实际应用中水尺图像受遮挡较多,自动识别水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遮挡情况下的水尺图像特征加权学习识别算法。针对现有稀疏表示算法通常对图像整体进行操作如字典训练等,致使图像中的特征信息无法突出的情况,提出在稀疏表示过程中对回归系数设置不同权值并在迭代过程中对权值更新学习。首先通过对特征权值的迭代学习以增加有效信息的权重,排除遮挡信息的干扰;其次,通过对图像分类残余值进行不同模型下的回归表示,提出采用更能表现出残余值重尾分布实际情况的逻辑分布模型。实验过程采用实际水尺图像,先通过边缘检测等预处理方式得到当前水位的刻度图像,进一步对该图像附加遮挡进行分类识别以验证实验结果,所附加遮挡用以模拟水尺刻度被水面遮挡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稀疏回归表示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多遮挡情况下的性能较优。图10幅。  相似文献   
5.
为从标准水尺中自动提取水位数据,针对水尺图像具有明显边缘的特点,利用Hough变换计算水尺偏移角度并据此进行倾斜校正,然后采用形态学处理、水平投影等图像处理方法定位水尺左右及上下边缘,进而提取水尺目标,最后通过垂直投影、逻辑运算等图像处理方法提取水尺刻度,根据此刻度计算出水位值。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有效且结果误差较小,能够准确地从水尺图像中提取刻度并获取水位数据。  相似文献   
6.
综合落差指数法是在落差指数法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单值化方法.以长江宜昌站为例,考虑本断面的水文特性,利用测验河段现有的水位站,基于10 a实测资料,寻找适合该站的辅助水尺、落差指数等,开发出了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方案.经检验分析得出:采用该方案进行流量整编和报汛是可行的,并可降低劳动成本,同时还可用来校测现有的流量测验结果,确保流量测验与整编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水尺计重是一种通过船舶六面吃水进行观测求得船舶相应排水量,计算所装卸货物的计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价值较低、衡器计重困难、大宗散装固体的计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散装货船的日趋大型化,且货物价值不断提高,因此水尺计重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水尺计重的准确度,作者对其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进而减少因误差而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从事水利工作实践中,对水尺的起源、发展、型式以及反光水尺原理、制作及优点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采用设于斗渠进口的“单水位尺”法测(定)流(量),然而,经验表明,上述“单水位尺”的测流成果往往不够准确。因此,山西滹沱河灌区最近几年一直在试验“双水位尺”法,“双水位尺”法非常简单,只是在斗渠进口处的原有水尺的下游约100m处,建立另外一支水尺,应注意两只水尺,老的和新的必须确切地建立成同一的水位零点高程。测流时,只同时记录两只水尺的水位,就可获得具有高精度的渠道流量。此外,利用“双水位尺”法还可以大致确定与水有关的事故位置。  相似文献   
10.
悬锤水尺就是水文站观测人员利用公路桥观测水位数据的一种新方法。我们研制的展锤水尺,性能可靠。质量保证。通过田平地区郑家屯等几个水文站实际应用,反应效果很好。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