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1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327篇
电工技术   3337篇
综合类   400篇
化学工业   1645篇
金属工艺   592篇
机械仪表   220篇
建筑科学   86篇
矿业工程   271篇
能源动力   351篇
轻工业   10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25篇
无线电   8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48篇
冶金工业   493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33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张向举  韩广欣  姚超 《河南化工》2021,38(10):23-25
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中添加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极片加热干燥时不能完全除去.残留的NMP吸附在石墨表面,使得SEI膜与石墨结合不牢固.研究了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电池的循环过程中,SEI膜逐渐脱落,导致电池循环寿命缩短,但对电池的容量、内阻、倍率、存储等初期性能不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红霞  刘园 《现代化工》2015,(2):9-12,14
在新型二次电池产业的发展中,氢镍电池市场不断萎缩,锂离子电池市场正处于黄金时代。通过对日本和中国新型二次电池产业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主要针对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为日本占据,并从日本发展经验中提出了可供我国锂离子电动车电池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与石墨烯交叠复合在一起,此结构能有效地提高两种材料的协同效应;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e3O4/石墨烯的储锂性能优于单一的四氧化三铁和石墨烯,3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为1086mAh·g-1,且循环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6.
商用负极材料石墨理论比容量较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具有更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来替代石墨至关重要.介绍了过渡金属氧化物(TMO)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特点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改进的方法,综述了以MOFs为前驱体制备TMO/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优点及研究进展,并对此类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8.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精度,首先建立锂离子电池的较精确的二阶 RC等效模型,根据模型建立 状态空间方程,其次介绍电池充放电时电压电流采集方法,根据采集的数据,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对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数据的采集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估算的结果与真实值较为接近,精确度可达4%,对噪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氧化、PDDA-PSS-PDDA改性、包覆石墨烯、复合对苯二胺、800℃碳化,从而制得硅/石墨烯/碳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含量为200mL时,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充电比容量为957.2mAh/g,循环100次后,比容量可稳定在761.0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