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8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124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333篇
矿业工程   48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241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腾  张哲 《岩土工程学报》2019,41(10):1921-1927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作用机理是研究桩土摩擦疲劳的关键。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粉土界面的剪切性能,使用改进的剪切试验装置在恒刚度条件下进行循环剪切试验,研究循环次数、累积位移和法向刚度对其摩擦疲劳性能、循环后单调剪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土在循环剪切过程中,法向应力和剪应力在初始10个循环内随循环数增加快速衰减,随着循环进行,逐渐趋于稳定;单次循环内在剪切位移方向变化时,土体呈现表现出剪缩-剪胀-剪缩交替现象,总体变形呈现剪缩的趋势;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界面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随法向刚度增大衰减速率增大,达到稳定的累积循环位移越小;粉土循环后的单调剪切、法向应力恢复的单调剪切的剪应力比小于首次单调剪切试验值,且法向应力恢复的循环后剪切试验的剪胀程度较小,表明循环剪切过程中界面处粉土颗粒棱角破碎,颗粒变得光滑。在对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累积位移、法向刚度和初始应力相关的无量纲累积位移,建立了法向应力和界面摩擦角随累积位移的衰减方程。  相似文献   
2.
张新华  刘永 《爆破》2003,20(2):46-48
对爆炸效应在淤泥软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首次提出了爆炸在淤泥软基中的分界应力特征以及排水固结及破坏分区的基本模式。为采用动力加速对淤泥软基工程的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位山引黄灌区泥沙淤积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区 ,渠系泥沙淤积严重 ,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 ,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 ,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工程试验,围绕液化土层中桩的侧摩阻力取值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全面的探讨,着重探讨了影响取值的众多因素,阐述了应综合取值的中心思想。合理确定桩的侧摩阻力值,可准确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从而为工程桩的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为我们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桩基础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黄河淤泥沙的特性及相关情况,论述了黄河於泥综合利用研究的进展及主要成果,概述了其工业化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黄河淤泥沙综合利用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秋万代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山西省首家悬索自动化测流缆道在义棠水文站淤泥质河床的应用为例,叙述了该站缆道的设计、安装、试验研究的基本情况、设计指标、缆道总体布设、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及工作原理等。“失重”开关与河底开关的双重保险功能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淤泥质河床信号的产生与传输的关键。文中对此做了具体叙述,旨在为类似的缆道工程设计采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原因的分析,指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施工阶段变更的必要性和建设、监理单位对变更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变更设计的程序和原则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变更设计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是考虑了超饱和输沙特点的泥沙沉降计算方法.沉沙池内水流挟沙力是一定水力和床沙组成条件下水流挟带床沙质的能力.从已建沉沙池沉降标准、池内设计水流水力以及床沙组成条件来看,沉沙池运行前期、中期水流挟沙力一般都很小.用一度流趋饱和输沙法计算沉沙池沉降率时可不考虑水流换沙力的影响.均匀流条件下,用不考虑挟沙力和考虑挟沙力的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分别计算沉沙池的沉降率,二者相对误差取决于挟沙力与进口含沙量之比,该比值小于0.2时,相对误差小于20%.沉沙池内挟沙力与进口含沙量之比小于0.2时,用一度流趋饱和输沙法计算沉沙池的沉降率,可不考虑水流挟沙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尔羌河洪水动态规律极为复杂,以其极高的起涨速率、异常的高洪峰值闻名于世。中游渠首地基是粘粒极少、极松散的粉细沙层。针对其特点,采用振冲挤密砂石桩、防渗防冲连续墙、抗冲柔性土工布金属网格石笼等综合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粉土粘聚力低、水稳定性差等工程应用问题,采用烧结法赤泥和基质沥青为主材制备粉土固化剂(RAC)对粉土进行综合稳定。按5%水泥优选掺量并附加0,2,4,6,8% RAC成型稳定粉土试件,经过标准养护、浸水软化、循环加热、低温冻融、高温自愈等特定试验条件后,进行3d、7d和28d龄期的抗压强度与压缩模量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掺量RAC稳定粉土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分别观察粉土、水泥稳定粉土和RAC稳定粉土的微观结构形貌和孔隙特征,进而探讨固化稳定机理。结合实体工程的应用实践对RAC稳定粉土的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与单掺水泥相比,RAC稳定粉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2,4,6,8%RAC稳定粉土标准养护3d强度分别提高110%,146%,156%,161%,28d龄期浸水强度损失率均小于20%;当RAC掺量高于4%时,循环加热5次以上可使稳定粉土的强度增长超过140%,低温冻融强度损失率小于15%;试件加载至90%极限荷载,循环加热5次后,2,4,6,8%RAC稳定粉土强度变化率分别是-8.3%,-2.3%,+8.0%,+12.9%。SEM图像显示RAC稳定使粉土形成密实的胶结凝聚体和均匀分布的孔径小于1μm非连通微孔结构,有利于稳定粉土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提高;高温条件下沥青组分发生湿润粘结包裹粉土颗粒及水化产物,同时加速扩散填充内部孔隙和微裂缝,实现土体的损伤修复和结构补强。实体工程中RAC稳定粉土结构层取芯测试抗压强度为1.7MPa,压缩模量为1360MPa,路面弯沉为18~23(0.01mm),未出现裂缝、坑槽、松散等损坏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