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45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45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玲玲 《安徽建筑》2007,14(4):9-10
时代赋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有生命的建筑。建筑必须服从于总体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的生态环境,重视建筑环境的物理条件,传承历史文脉,创作富有生命力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机关党支部,是企业里一个重要的基层党组织,是创先争优的领头羊,也是企业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本文从提高认识、厘清思路、创新架构、优化配置等角度,探讨激发企业的机关党支部活力之思路、方法、措施,对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实践、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研究射频场频率对二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原子数密度长时间演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射频场频率较小而时间较长时BEC第二分量原子数密度的演化呈现出量子力学中典型的崩塌与复苏现象;原子数密度在更长时间的动力学行为中,若射频场频率增大,则呈现出崩塌与复苏现象的原子数密度震荡曲线整体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顺德南方智谷B区(水乡智城)城市设计实践,试图从产业研究及空间设计策略两方面对高科技产业区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以打造适应产业发展、企业成长、人才集聚的“智城一体”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从布局模式、项目策划、功能演进、场所塑造等视角讨论了当前文化建筑在城市环境和内容建设两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目标整合的集成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淮北市借助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自身的优势加快发展、率先崛起。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工业竞争新优势;推进“双百”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增强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县区经济,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探究高校活力要素设计必须坚持的原则,以便为即成环境空间高校活力要素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然后再提出高校活力的核心属性,即交往活动与空间。  相似文献   
8.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人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用地性质、交通设施丰富度、岸线可达性、服务设施数量等空间影响因子与滨水空间活力的相关性,发现影响空间活力最重要的因子是服务设施数量,同时交通设施丰富性也对空间活力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滨水空间规划和设计实践中应当关注公共服务设施对滨水空间活力激发的“触媒”作用,并鼓励滨水空间的复合式开发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使用会受到公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手机大数据,通过对城市个体活动轨迹的识别,提取人们到访城市公园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探寻公园出行的时空差异性。同时,通过对网络开源数据的获取,将公园的城市区位、周边环境、业态布局、自身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等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构建一组线性回归模型来确定影响公园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公园使用特征有较大差异;空间上,城市建成环境较完善地区的城市公园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区位对公园使用的影响最大,而公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并不会对公园使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优化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乡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背景。本文总结了日韩乡村转型的基本过程,剖析了拉美国家城镇化没有实现城乡协同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出乡村的发展逻辑并非是一个由工业化与城镇化主导语境下所定义的不断追赶城市的"线性发展过程"。结合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乡土情绪的回潮,从尺度和功能两个维度,揭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乡村复兴"的框架。"十三五"规划需要在新的思维下进行乡村发展政策的总体设计,随着未来中国城镇化红利的不断释放,乡村应当成为重要的受益者。建议在规划空间管制、市场要素活化、多元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实现乡村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