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3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65篇
电工技术   809篇
综合类   119篇
化学工业   1330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86篇
建筑科学   179篇
矿业工程   93篇
能源动力   485篇
轻工业   80篇
水利工程   36篇
石油天然气   13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2篇
冶金工业   176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无烟煤时床温及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对于NO和N2O排放的影响,在1 MW CFB试验装置上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床温由880 ℃提高到970 ℃,NO排放质量浓度由119.5 mg/m3上升到226.0 mg/m3,N2O排放质量浓度由216.0 mg/m3降低到102.2 mg/m3;在氨氮摩尔比(NSR)为0~3.7之间,随着NSR的提高,脱硝效率从0上升到50.72%;进一步提高NSR到5.2,脱硝效率升至53.61%,增加较为缓慢;随着NSR从0提高到1.7,N2O排放质量浓度由84.3 mg/m3上升至118.3 mg/m3,增长较为缓慢;进一步提高NSR至2.0,N2O排放质量浓度上升至187.7 mg/m3,增长速度提高;继续提高NSR至5.2,N2O排放质量浓度上升至381.4 mg/m3;CFB锅炉采用以尿素为还原剂的SNCR脱硝工艺时,单纯通过加大NSR来提高脱硝效率不仅效果有限,过量喷入的还原剂会造成N2O排放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水泥窑分级燃烧减排NOx技术是通过对窑尾分解炉的温度场、流场和化学反应及分解炉结构、煤粉分级燃烧等的综合研究,实现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有效方法。其减排效率可以达到30%左右,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年减排NOx量可达到1100t左右。减少污染物排放可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同时优化回转窑的运行条件(减少煅烧系统引入干扰),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可大量减少额外的非碳系还原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朱琳  周冰 《辽宁化工》2020,49(3):245-247
采用磷钨钒酸分光光度法对蜂窝式SCR脱硝催化剂中五氧化二钒进行测定。试样经过氧化钠熔融分解后,热水提取,过滤除去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用硫酸中和后,加入磷酸和钨酸钠,使钒形成黄色的磷钨钒酸配合物,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波长为420 nm。校准曲线方程为y=0.000 6x-0.000 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为1.10%,平均回收率为99.3%。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度较高,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蜂窝式脱硝催化剂中五氧化二钒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开发适用于焦化烟气的干法脱硫低温脱硝技术,在现有活性焦脱硫脱硝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焦化烟气低硫高硝、排烟温度低、湿度高等特点,选取一种商用活性焦,在试验装置上分别研究了空速、温度、氨氮比和湿度等对活性焦脱硝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左右并联式、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结构形式,并根据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模型完成反应器图纸设计,建成60万t/a焦炉配套的活性焦干法脱硫低温脱硝工业装置,并在工业装置上开展了72h工业性试验,验证实验室工艺与反应器设计可行性。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硝适宜的工艺参数条件为:空速300h-1,反应温度140℃,氨氮比1. 3,烟气湿度不宜超过16%;以某焦化厂烟气为例,进行了反应器尺寸理论计算,设计出15万Nm3/h烟气量处理能力的反应器尺寸为8m×33m×4m;工业性试验的烟气温度、氨氮比、湿度均以实验室结果为基准开展试验,烟气平均进口温度约135℃、氨氮比1~1. 1∶1、烟气平均湿度12. 5%,在此条件下,装置脱硫、脱硝效率分别为99%和89%,在基准氧含量为8%时,SO2和NOx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4mg/m3和92mg/m3,满足焦化烟气超低排放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7.
针铁矿是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的铁氧化物,其主要成分为α-羟基氧化铁(α-FeOOH)。为了探究针铁矿在催化H2O2烟气脱硝反应中的性能,本文通过沉淀-水解法制备了α-FeOOH,并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台上开展了α-FeOOH催化H2O2的低温烟气脱硝实验研究,深入分析了H2O2流量、H2O2浓度、汽化温度、反应温度和共存气体浓度等工况参数对脱硝性能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单独脱硝反应和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后的含氧酸成分,结合各项表征分析技术考察了催化剂反应前后的理化特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汽化温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NO的脱除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增加H2O2浓度对脱硝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汽化温度为140℃、反应温度为160℃时,以2.5mL/h注入10mol/L的H2O2脱硝效率达到80%。当SO2浓度为1000μL/L时,脱硝效率提高至86.4%。离子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单独脱硝反应和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后含氧酸产物为HNO3和H2SO4。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α-FeOOH在脱硝反应后依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显示出针铁矿在低温烟气脱硝工艺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选用市场上常见的18×18孔蜂窝式SCR脱硝催化剂干燥样品,经过不同温度煅烧后,测试其磨损率。结果表明煅烧温度越高,催化剂耐磨损性能表现越好。同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比表面积(BET)的影响,温度过高会导致催化剂烧结,BET下降。煅烧温度在540-650℃范围内,对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选择使用工业垃圾、生活垃圾为原料进行再利用生产,发电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焚烧垃圾后产生的氨气等含有氮元素的有害气体产生,对于绿色发展的生产理念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了SNCR脱硝技术的应用原理,并结合理论分析总结得出了一系列SNCR脱硝技术的应用误区,对于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同行业工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准东煤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煤田,但准东煤在锅炉燃烧过程中易发生结焦问题,一般掺烧高岭土缓解结焦。某燃用准东煤350 MW机组,锅炉燃煤掺烧高岭土后烟气携带灰尘颗粒及灰尘量增大,出现SCR脱硝系统烟道积灰严重和喷氨量明显偏大问题,同时在空气预热器形成硫酸氢氨堵塞,使机组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通过与国内同类型多台机组锅炉对比后发现,脱硝系统均存在易产生积灰的脱硝转向室、催化剂上方及空气预热器入口斜坡积灰状况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改造前、后的模型计算分析,进行了导流板布置的优化设计、CFD流场分布、优化SCR系统导流板设计、声波与蒸汽吹灰器结合吹灰和氨注射栅格优化升级等工作,应用德图480风速仪实测风速试验,发现脱硝烟道原导流板设计不合理及施工安装偏差;原导流板水平段跨距大,支撑不足,造成导流板压塌变形,影响烟气流场分布;锅炉所烧煤质为高钠煤,为防止锅炉结焦掺烧高岭土后,增加了烟气飞灰颗粒及灰尘量,飞灰具有很大黏性,易沉积在烟道导流板及烟道壁面上。因此,提出对脱硝内部各处导流板进行优化改造,对脱硝系统烟道易产生积灰的部位增加声波吹灰器,对喷氨格栅喷嘴数量及氨空混合器升级,同时开展锅炉SCR脱硝喷氨热态优化调整试验工作。通过开展相关工作,SCR烟气系统的烟气流场相对标准偏差优化5%,相同负荷下液氨消耗量降低45%,彻底解决脱硝系统积灰和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实现机组满负荷达标稳定运行。锅炉长期运行半年后停炉检查,发现前期脱硝系统烟道高达1 m的积灰部位彻底解决,催化剂表面干净无杂物,解决了脱硝系统积灰问题,同时配合提高空气预热器冷端综合温度的措施,彻底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同时,经济效益显著,每年可以分别节约液氨费用70万元,节约风机电耗费用100万元,节约检修清理积灰及检修费用80万元,节约空气预热器冲洗治理费用20万元,综合节约费用270万元/a,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机组长周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