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离子型高温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Mannich碱型缓蚀剂存在的溶解性不好和缓蚀率不高等问题,以甲醛、环己酮和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Mannich碱型缓蚀剂CH-9,将其阳离子化后,再与丙炔醇复配,得到了阳离子型高温酸化缓蚀剂CH-10。由室内性能评价可知,CH-10在盐酸中有良好的溶解分散性;与酸液中其他添加剂如粘土稳定剂和铁离子稳定剂的配伍性良好,不会对酸化地层造成堵塞;在90℃和常压下,在20%HCl溶液中加入浓度为1%的CH-10,其对N80钢片的腐蚀速率为4.765g/(m2·h);在120℃时,浓度为2%的CH-10对N80钢片的腐蚀速率为14.30g/(m2·h),均达到了SY/T5405-1996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酸性介质缓蚀剂KA—01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王江  何耀春 《油田化学》1997,14(2):119-122
以甲醛、丙酮、苄胺为原料合成了酸性介质缓蚀剂KA01,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评价了该剂在盐酸中的缓蚀性能,探讨了该剂的缓蚀机理及该剂与丙炔醇在缓蚀中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s)—萘普生为原料,经二氯亚砜酰化为酰氯,与丙炔醇发生反应,合成萘普生丙炔醇酯,并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问短,产率达82%。  相似文献   
4.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了丙炔醇对Q235钢在硫酸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丙炔醇属于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缓蚀剂,且随着浓度的不同阳极脱附现象有所差别。丙炔醇的缓蚀效率在4 h时出现明显的浓度极值,24 h后浓度极值现象消失,这主要由于丙炔醇的缓蚀机理发生了变化。随着丙炔醇浓度的升高,缓蚀作用由吸附反应变为了以聚合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从样品前处理和测定技术发展两方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外使用的新型防腐剂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的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在防腐剂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含H2S的硫酸溶液中丙炔醇对铁腐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含H2S的硫酸溶液中丙炔醇对铁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能有效抑制铁在酸性H2S体系中腐蚀的阴,阳极反应,属于以抑制 反应为主的负催化型缓蚀剂;一定温度范围内,PA具有较好的缓蚀效能;吸附在电极表面的PA能逐渐聚合成膜,但膜对基体的保护性与电极表面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7.
8.
H2SO4中丙炔醇复配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珊  杨丽  芮玉兰 《表面技术》2016,45(7):62-67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丙炔醇、KI及其复配对Q235碳钢和N80钢片在10%(质量分数)硫酸中的缓蚀性能。方法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60℃下测定酸液中的单剂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然后对二者进行复配研究。优化配比后升高实验温度,探究高温下不同配比在酸液中对N80钢片的缓蚀性能。根据吸附等温模型和腐蚀动力学对缓蚀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失重法表明,60℃时单独使用丙炔醇、KI,当质量浓度分别为120、1000 mg/L时,对Q235碳钢的缓蚀率均达到90%,两者的使用浓度较高。复配后得到两个优选配比,配比A为丙炔醇18 mg/L+KI 250 mg/L,配比B为丙炔醇15 mg/L+KI 300 mg/L,配比A、B的缓蚀率均高达98%。配比A、B的缓蚀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配比A在80℃酸液中对N80的缓蚀率为93%,配比B在100℃酸液中的缓蚀率为73%。结论复配后缓蚀剂的使用量均降低,且在一定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丙炔醇和KI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电化学的实验结果与失重法相一致,丙炔醇和复配剂为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王新刚  王晶  张波  时军 《材料保护》2008,41(1):20-23
丙炔醇、丁炔二醇为复配剂对油酸基咪唑啉缓蚀剂进行了复配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IR)静态失重法、Tafel极化曲线、SEM等手段考察了咪唑啉中间体的结构及复配对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炔醇复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丙炔醇的复配效果优于丁炔二醇.丙炔醇复配可以达到99%以上的缓蚀率,腐蚀速率可以达到2g/(m2·h)以下.咪唑啉缓蚀剂与炔醇通过协同效应可以使吸附在金属表面的缓蚀剂吸附膜更加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